基于参与性调查的退牧还草政策可持续性分析——以黄河源区为例

被引:6
作者
聂学敏 [1 ]
石红霄 [2 ]
赵成章 [3 ]
机构
[1] 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2]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3]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黄河源区; 退牧还草; 可持续发展; 牧户;
D O I
10.13817/j.cnki.cyycp.2010.01.017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牧户是牧区最基本的生产单元,是退牧还草工程的主体和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经济行为和认知响应将会对工程的实施产生重要影响。研究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就牧户对退牧还草工程的态度,退牧还草工程对牧户的经济影响等问题展开调查,结果表明,黄河源区的牧民已经认识到了天然草地退化的严重性,能够顾全大局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并取得了阶段性生态效益。然而,由于缺乏牧民的广泛参与,政府的移民安置方案缺乏灵活性,移民区产业结构调整水平较低,牧民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影响,大部分牧民认为他们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并影响到退牧还草政策的持续执行。建议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牧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整合到工程实施中,将会有利于工程目标的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玛曲草地生态补偿机制和补偿资金初探 [J].
黄世华 ;
曹素珍 ;
曹建军 .
草原与草坪, 2008, (05) :73-76
[2]   黄河源区退牧还草工程实施现状及绩效的调查研究 [J].
聂学敏 ;
赵成章 ;
张国辉 ;
杨路存 .
草原与草坪, 2008, (02) :59-63
[3]   生态政策学及其评价方法 [J].
曹世雄 ;
陈军 ;
高旺盛 .
生态学杂志, 2006, (12) :1535-1539
[4]   基于参与性调查的退耕还林政策可持续性评价——卧龙自然保护区研究 [J].
徐建英 ;
陈利顶 ;
吕一河 ;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2006, (11) :3789-3795
[5]   生态建设的理论分析 [J].
吕一河 ;
傅伯杰 ;
陈利顶 .
生态学报, 2006, (11) :3891-3897
[6]   江河源区草地生态建设构想 [J].
任继周 ;
林慧龙 .
草业学报, 2005, (02) :1-8
[7]   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研究 [J].
支玲 ;
李怒云 ;
王娟 ;
孔繁斌 .
林业科学, 2004, (02) :2-8
[8]   “三江源”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J].
董锁成 ;
周长进 ;
王海英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6) :713-720
[9]   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的经济补偿问题探讨 [J].
黄富祥 ;
康慕谊 ;
张新时 .
生态学报, 2002, (04) :471-478
[10]  
现代制度经济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盛洪 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