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值理论的泥石流评价因子选取

被引:9
作者
王英杰 [1 ]
王磊 [1 ]
荣起国 [2 ]
熊东 [3 ]
机构
[1]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2] 北京大学工学院
[3] 武警工程大学基础部
关键词
泥石流; 最小熵分析理论; 评价因子; 贡献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针对地质灾害危险度评价中评价因子权重确定方法的缺陷,依据最小熵分析理论,将评价因子形成线性无关的成分,根据评价因子对泥石流系统贡献率的大小进行评价因子优选与权重的确定,将权重代入经典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选出的主要评价因子为一次泥石流最大冲出量、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主沟床弯曲系数、植被覆盖率、松散固体物质储量、流域切割密度和泥沙补给段长度比,得到的权重分别为0.235 3、0.235 3、0.079 1、0.079 1、0.079 1、0.079 1、0.073 0、0.073 0、0.073 0;极度、重度、中度和轻度危险的泥石流沟分别为3、3、6、0条,评价结果与研究区泥石流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吻合度较高,从而证明将最小熵分析理论应用到地质灾害评价领域的可行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基于等级相关的泥石流危险因子筛选与危险度评价 [J].
陈鹏宇 ;
乔景顺 ;
彭祖武 ;
谢凯 ;
余宏明 .
岩土力学, 2013, 34 (05) :1409-1415
[2]   金沙江流域泥石流的组合赋权法危险度评价 [J].
张晨 ;
王清 ;
陈剑平 ;
谷复光 ;
张文 .
岩土力学, 2011, 32 (03) :831-836
[3]   逐步判别分析法在筛选泥石流评价因子中的应用 [J].
孟凡奇 ;
李广杰 ;
李明 ;
马建全 ;
汪茜 .
岩土力学, 2010, 31 (09) :2925-2929
[4]   基于投影寻踪与可拓学方法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J].
谷复光 ;
王清 ;
张晨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0, 40 (02) :373-377
[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FCM法在泥石流分类中的应用 [J].
张文 ;
陈剑平 ;
秦胜伍 ;
张晨 ;
李明 ;
马建全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0, 40 (02) :368-372
[6]   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影响因子识别 [J].
苏鹏程 ;
倪长健 ;
孔纪名 ;
汪阳春 .
水土保持通报, 2009, 29 (01) :128-132
[7]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方法研究 [J].
肖伟 ;
黄丹 ;
黎华 ;
崔振昂 ;
蒙格平 .
地质与资源, 2005, (04) :274-278
[8]   可拓学概述 [J].
蔡文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8, (01) :77-85
[9]   泥石流危险度判定的研究 [J].
刘希林 .
灾害学, 1988, (03) :10-15
[10]   A debris-flow alarm system for the Alpine Illgraben catchment: design and performance [J].
Badoux, Alexandre ;
Graf, Christoph ;
Rhyner, Jakob ;
Kuntner, Richard ;
McArdell, Brian W. .
NATURAL HAZARDS, 2009, 49 (03) :517-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