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身高对成都地区青壮年腰椎、髋部骨量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马锦富
王文志
陈琳
安珍
蒋建军
杨定焯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2]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关键词
骨矿含量; 面积; 骨密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 [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研究体重、身高对青壮年腰椎、髋部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地区年龄在 2 0~ 39岁 ,排除心肝肺肾、内分泌等慢性病、骨代谢疾病及脊椎畸形者 2 37名 (其中男性 10 8名 ,女性 12 9名 ) ,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DPX 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腰椎和髋部的骨矿含量 (BMC)、面积 (AREA)、骨密度 (BMD)。全部资料输入微机 ,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体重、身高、体重指数 (BMI)与腰椎、髋部的BMC、Area、BMD呈正相关 ,其中体重与腰椎、髋部的BMC、Area中等程度相关 (r=0 39~ 0 5 5 ,P <0 0 1) ,身高与腰椎 (L2 - 4)AREA相关性最好 (r=0 75 8,P <0 0 1) ,体重、身高与BMD相关性差 (r=0 15 2~ 0 2 2 5 ,P <0 0 5 )。男性腰椎及髋部的BMC、AREA均明显高于同年龄组女性 (P <0 0 1) ,男、女L2 - 4BMD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男性略低于女性。L2 - 4BMC与体重比值及L2 - 4AREA与体重比值 ,男、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L2 - 4Area与身高比值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P <0 0 1)。结论 体重对青壮年BMC的影响大于身高 ,身高对L2 - 4AREA影响最大 ,男、女体重、身高的差异决定了峰值骨量的差异。BMC、Area、BMD 3项指标中 ,BMC更能反映体重、身高的差异 ,用BMC诊断骨质疏松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骨质疏松病因分析 [J].
林守清 ;
宋亦军 ;
杨定焯 ;
安珍 .
当代医学, 2000, (11) :46-50
[2]   体重及骨峰值对骨质疏松诊断的影响 [J].
阮祥燕 ;
陈宝英 ;
檀建华 ;
林守清 .
当代医学, 2000, (09) :47-51
[3]   体重、身高、体重指数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 [J].
马锦富 ;
王文志 ;
杨定焯 ;
李金祥 ;
安珍 ;
尚家芸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8, (04) :30-32
[4]   体重和身高对峰值骨量的影响 [J].
谢晶,杜靖远,沈霖,杨艳萍,周丕祺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7, (01) :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