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0级地震发生的构造环境

被引:28
作者
韩竹军
虢顺民
向宏发
张家声
冉勇康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1996年丽江地震; 差异运动; 盆地边界断裂; 地震构造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为 1996年丽江 7.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 ,丽江—大具断裂可以分为丽江—玉湖和玉湖—大具等南北两段 .它们在构造表现、运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但都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运动学性质 ,即既具有垂直正断运动 ,又有水平左旋走滑运动 .这种运动特征开始于第四纪初期 (距今 2 .4~ 2 .5Ma) .在构造形式上 ,早更新世时期发育低倾角拆离断层 ;中更新世(0 .8Ma)以来 ,以高角度正断层活动为主 .根据源于玉龙—哈巴雪山东麓的一系列冲沟 ,在穿越山前断裂时同步左旋位错特点和剥夷面垂直落差 ,初步估算了丽江—大具断裂第四纪以来的平均水平和垂直位错速率分别为 0 .84和 0 .70mm/a ;中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和垂直位错速率分别为 1.5 6和 1.6 9mm/a .近南北向丽江—大具断裂的运动性质一方面受到区域性北北西 南南东水平主压应力场的影响 ;另一方面 ,也受到玉龙—哈巴雪山与丽江盆地之间强烈的差异性运动的制约 .这两种动力学过程的共同作用 ,形成了 1996年丽江地震构造环境的特色 .
引用
收藏
页码:410 / 41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丽江-小金河断裂第四纪以来的左旋逆推运动及其构造地质意义——陆内活动地块横向构造的屏蔽作用 [J].
向宏发 ;
徐锡伟 ;
虢顺民 ;
张晚霞 ;
李洪武 ;
于贵华 .
地震地质, 2002, (02) :188-198
[2]   青藏高原三维变形运动学的时段划分和新构造分区 [J].
马宗晋 ;
张家声 ;
汪一鹏 .
地质学报, 1998, (03) :211-227
[3]   丽江7.0级地震地表破裂与形变特征 [J].
张建国 ;
周瑞琦 ;
吴伯黔 ;
周光全 .
地震研究, 1997, (01) :60-67
[4]   丽江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发震应力场和破裂特征 [J].
王绍晋 ;
龙晓帆 ;
罗淑进 .
地震研究, 1997, (01) :28-29+31-36
[5]   用地震标定律研究丽江7.0级地震的破裂过程 [J].
秦嘉政 ;
刘祖荫 ;
张俊伟 .
地震研究, 1997, (01) :49-59
[6]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的热年代学研究——多重扩散域模式的应用实例 [J].
陈文寄 ;
TM哈里森 ;
OM洛弗拉 .
地震地质, 1992, (02) :121-128
[7]  
滇西北地区活动断裂[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