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框架的成渝经济区经济增长差异研究

被引:7
作者
闵杰
刘勇
刘秀华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密度-距离-分割; 成渝经济区;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模型;
D O I
10.13718/j.cnki.xdzk.2016.10.013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利用2009年世界银行提出的"3D"分析框架,基于2005-2013年成渝经济区县域数据,分析了密度、距离、分割三大经济地理特征对成渝经济区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考虑到密度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和各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采用2SLS估计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别对估计结果进行纠正.研究发现,密度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距离对其显著为负,以户籍城镇化率衡量的分割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以民族差异衡量的分割对其无显著影响.这个结论为审视成渝经济区经济增长差异提供了一个系统性视角,对促进成渝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劳动力流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J].
李晓阳 ;
黄毅祥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6 (12) :91-100
[2]   基于3D框架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化研究 [J].
白永亮 ;
党彦龙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4, 12 (04) :66-72
[3]   经济地理特征与劳动生产率:一个系统性的分析框架 [J].
邵汉华 ;
杨俊 ;
廖尝君 .
经济经纬, 2014, 31 (04) :19-24
[4]   重庆市新型城镇化测度及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 [J].
涂建军 ;
何海林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6 (06) :128-134
[5]   基于“3D”框架的江苏省地级市经济地理格局空间演化研究 [J].
陈肖飞 ;
纪莉莉 ;
张落成 ;
赵金丽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4, 30 (03) :66-70+76
[6]   重塑经济地理:世界经验和四川的选择 [J].
林凌 ;
刘世庆 ;
付实 .
开放导报, 2014, (02) :7-13
[7]   基于“3D”框架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化分析 [J].
李燕 ;
贺灿飞 .
经济地理, 2013, 33 (05) :43-46+66
[8]   新经济地理视角下的区域合作研究——以成渝经济区为例 [J].
李霞 ;
王明杰 .
宏观经济研究, 2013, (04) :93-99
[9]   城市群发展的3D框架——以武汉城市群为例 [J].
周沂 ;
沈昊婧 ;
贺灿飞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22 (02) :136-142
[10]   密度、距离、分割与城市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2004-2009年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J].
郭琪 ;
贺灿飞 .
中国软科学, 2012, (11) :7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