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借据能否作为财产犯罪的对象

被引:9
作者
武良军
机构
[1] 海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借据; 财产犯罪; 对象; 财物; 财产性利益;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1.02.008
中图分类号
D924.35 [侵犯财产罪];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于借据能否作为财产犯罪的对象,司法实务界持有限肯定的态度,而刑法理论界则众说纷纭。一般认为,财产犯罪的对象可分为财物和财产性利益两种,因此,借据能否作为财产犯罪的对象这一问题的分析,无非就是认定借据是否为刑法中的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从财物的角度看,因借据本身不具备客观的经济价值,不能作为财产罪侵害对象的财物;从财产性利益的角度出发,借据虽不是财产性利益本身,但在特定情形下与财产性利益密切相连,对借据的侵害在事实上也就是对财产性利益的侵害,故而从规范上看,此种情形下的借据可视为财产罪侵害对象的财产性利益。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财产罪的法益——修正的“所有权说”之提倡[J]. 童伟华.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09(01)
  • [2] 论盗窃罪的对象
    童伟华
    [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11 (04) : 68 - 77+127
  • [3] 抢劫罪行为对象若干问题研究
    赵星
    陈清浦
    [J]. 政法论丛, 2002, (04) : 10 - 12
  • [4] 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张明楷著, 2006
  • [5] 刑法概说(各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大塚仁著, 2003
  • [6] 刑法各论[M]. 法律出版社 , (日)大谷实著, 2003
  • [7] 盗窃罪研究[M]. 中国检察出版社 , 董玉庭著, 2002
  • [8] 财产罪比较研究[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刘明祥著, 2001
  • [9] 刑事法判解[M]. 法律出版社 , 陈兴良主编, 1999
  • [10] 侵犯财产罪研究[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赵秉志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