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参与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来自广东的实践

被引:29
作者
袁奇峰 [1 ,2 ]
蔡天抒 [3 ]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
[2]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3]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社会参与; 民间保育组织; 社会网络; 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4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早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被视为政府的事务,由政府、文保专家和规划师等少数精英来推动,他们基于文化自觉建构了自上而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在市场化改革、产权改革的社会转型期,由于个人、企业、发展型政府的逐利诉求,保护体系逐渐异化,出现了不少"保护性开发"的实践。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出于文化认同的需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始受到第三方组织、社区居民乃至市民的关注,启动了自下而上的社会参与。基于此,本文依托社会治理理论,以广东民间文化保育组织的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广东社会参与网络是如何建构的,以及这个网络在推动历史文化保育实践中的影响力与局限性,提出以社会参与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0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以“地方文化认同”为动力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基于广东地方文化保育行动的实证研究 [J].
蔡天抒 ;
袁奇峰 .
国际城市规划, 2017, 32 (02) :114-120
[2]   从一元决策到多元参与——广州恩宁路旧城更新案例研究 [J].
刘垚 ;
田银生 ;
周可斌 .
城市规划, 2015, 39 (08) :101-111
[3]   “社会治理”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 [J].
向德平 ;
苏海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5 (06) :19-25+2
[4]   NGO组织参与北京旧城保护的案例评析 [J].
喻涛 .
北京规划建设, 2014, (05) :89-94
[5]   解析第三方在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作用——以广州市恩宁路事件为例 [J].
吴祖泉 .
城市规划, 2014, (02) :62-68+75
[6]   论外国民间组织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 [J].
朱晓婷 ;
张利民 .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4, (01) :326-327
[7]   社会治理中非营利组织的参与——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 [J].
王南南 ;
朱真真 .
经营管理者, 2013, (18) :2-3
[8]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及对中国的启示 [J].
张顺杰 .
法制与社会, 2009, (32) :233-234
[9]   西方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J].
孙施文 ;
殷悦 .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24(S1) (S1) :233-239
[10]   城市治理理论在我国的适用 [J].
申剑 ;
白庆华 .
现代城市研究, 2006, (09) :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