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滑断裂对超高压变质岩石折返的贡献及青藏高原北部白垩纪隆升之新思考

被引:11
作者
杨经绥
李海兵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作用; 折返作用; 走滑断裂; 隆升作用;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藏高原已识别出柴北缘、南阿尔金和高喜马拉雅三条超高压变质带。这些超高压变质带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研究超高压变质岩石形成和折返的机会。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位于阿尔金断裂的东边,是柴达木—东昆仑地体与祁连—阿尔金微地体和阿拉善—敦煌地体碰撞的产物,由榴辉岩、石榴石橄榄岩和含柯石英片麻岩组成,榴辉岩形成时代500~440Ma,峰期超高压变质年龄440Ma。南阿尔金超高压变质带位于阿尔金断裂带的西边,以产出榴辉岩和石榴石橄榄岩为特征,榴辉岩形成时代为500Ma。南阿尔金超高压变质带被认为是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的西延,两者被阿尔金断裂左旋位移约400km。阿尔金断裂是巨大的深度>200km的岩石圈走滑断裂,断裂的活动时代至少早到240~220Ma,认为走滑过程中伴随的隆升作用有可能为柴北缘和南阿尔金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折返和出露地表做出了贡献,其中阿尔金断裂起到了类似剪刀型断裂的作用。高喜马拉雅超高压变质带在巴基斯坦和印度被发现,以榴辉岩中含柯石英或金刚石为特征,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年龄为46Ma,表明超高压变质岩石发生在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关闭后并快速折返。喀喇昆仑断裂走滑过程中伴随的抬升作用则可能对高喜马拉雅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折返和出露地表做出贡献。在中国东部出露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被巨大郯庐断裂左旋走滑位移约500km,可以看作是走滑作用伴随的抬升运动对超高压变质岩石的最后折返和出露地表做出重要贡献的又一例证。青藏高原的隆升通常被认为是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新生代以来的碰撞结果。根据高原北部断裂的时代、火山活动和沉积盆地的形成,我们提出高原的隆升是两次俯冲碰撞的结果。第一次发生在中特提斯班公湖-怒江洋盆在白垩纪时期的关闭,其时由于北部来自塔里木盆地和北中国板块及东部来自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抵柱效应,高原北部开始隆升;第二次发生在印度板块的新生代俯冲碰撞作用,造成高原的整体抬升,由此可以解释高原北部平均海拔(5000m)要高于高原南部(平均海拔4000m)。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9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 [11] The ages of U-Pb and Sm-Nd for eclogite from the western segment of Altyn Tagh tectonic belt[J] . Jianxin Zhang,Zeming Zhang,Zhiqin Xu,Jingsui Yang,Junwen Cui.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1999 (24)
  • [12] Discovery of eclogite at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 NW China[J] . Jingsui Yang,Zhiqin Xu,Haibing Li,Cailai Wu,Junwen Cui,Jianxin Zhang,Wen Che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1998 (20)
  • [13] 阿尔金榴辉岩中超高压变质作用证据
    张建新
    杨经绥
    许志琴
    孟繁聪
    宋述光
    李海兵
    史仁灯
    [J]. 科学通报, 2002, (03) : 231 - 234
  • [14] 西藏仲巴地区白垩纪末期—始新世早期海相地层
    万晓樵
    丁林
    李建国
    蔡华伟
    [J]. 地层学杂志, 2001, (04) : 267 - 272
  • [15] 重新认识阿尔金断裂东段红柳峡火山岩的时代及构造意义[J]. 杨经绥,孟繁聪,张建新,李海兵.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 [16] 阿尔金山中段高压-超高压带(含菱镁矿)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校培喜
    王永和
    张汉文
    潘长利
    孙南一
    [J]. 西北地质, 2001, (04) : 67 - 74
  • [17] 阿尔金断裂带印支期走滑活动的地质及年代学证据
    李海兵
    杨经绥
    许志琴
    吴才来
    万渝生
    史仁灯
    J. G. Liou
    P. Tapponnier
    T. R. Ireland
    不详
    [J]. 科学通报 , 2001, (16) : 1333 - 1338
  • [18] 柴达木盆地北缘都兰地区榴辉岩中透长石+石英包裹体: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证据
    宋述光
    杨经绥
    [J]. 地质学报, 2001, (02) : 180 - 185
  • [19]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发现典型超高压矿物——柯石英
    杨经绥
    宋述光
    许志琴
    吴才来
    史仁灯
    张建新
    李海兵
    万渝生
    刘焰
    邱海峻
    刘福来
    Shigenori Maruyama
    [J]. 地质学报, 2001, (02) : 175 - 179
  • [20] 柴北缘榴辉岩的峰期和退变质年龄:来自U-Pb及Ar-Ar同位素测定的证据
    张建新
    杨经绥
    许志琴
    张泽明
    陈文
    李海兵
    [J]. 地球化学, 2000, (03) : 217 -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