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转居”社区:特点、问题与建设方向

被引:18
作者
操世元 [1 ,2 ]
王永胜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2] 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村转居”社区; 社会联结方式; 集体经济; 社区建设;
D O I
10.16246/j.cnki.51-1674/c.2010.03.002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村转居"社区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理论界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村转居"社区既不同于城市传统社区也有别于农村村落社区,主要特点有:居住人口密度高、异质性强、流动性大;经济支持形态以房屋出租为主要方式;社会交往多以传统的交往为主;社区内公共物品供给独特等。"村转居"社区存在的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衔接过渡中社区管理的利益争夺问题;社区社会联结方式上的内卷封闭问题;社区管理行政化与认同薄弱问题;社区服务缺乏问题等。"村转居"社区的建设近期应理顺集体经济组织与新社区的关系,妥善处理村集体经济实体与新社区机构的摩擦,增强"村转居"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期要切实落实"村转居"社区的自治与选举权,理顺政府指导和社区自治的关系;远期建设的目标;要完善"村转居"社区的服务功能,实现村转居社区全面融入城市一体。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美国城市社区自治的现状与趋势 [J].
郑晓东 .
浙江学刊, 2008, (05) :134-138
[2]   撤村建居过程中的群体分化问题 [J].
王萍 .
浙江社会科学, 2008, (02) :64-67+127
[3]   一个农民市民化过程较为平顺的社区——H市Z社区的经验与问题 [J].
郑晓东 .
浙江社会科学, 2008, (02) :60-64+126
[4]   城郊农民市民化过程中集体经济问题——以杭州Y村为例 [J].
操世元 .
浙江社会科学, 2008, (02) :68-71+127
[5]   从招赘婚姻看城郊农民市民化:以萧山R村为例 [J].
王燕锋 .
浙江社会科学, 2008, (02) :72-75+127
[6]   构建从农民到市民的连续谱——关于农民市民化政策的观察与评论 [J].
任强 ;
毛丹 .
浙江社会科学, 2008, (02) :75-80+127
[7]   村转居社区新居民心理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J].
张林 ;
马燕萍 ;
陈传锋 .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 (04) :70-75
[8]   J市农民为什么不愿做市民——城郊农民的安全经济学 [J].
毛丹 ;
王燕锋 .
社会学研究, 2006, (06) :45-73+244
[9]  
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主题[J]. 郑杭生.甘肃社会科学. 2005(04)
[10]   “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 [J].
陈映芳 .
社会学研究, 2005, (03) :119-13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