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海槽北端表层沉积物过渡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9
作者
蒋富清
李安春
李铁刚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过渡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表层沉积物; 冲绳海槽北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4 [海洋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利用原子吸收和等离子发射光谱等方法,对冲绳海槽北端184个表层沉积物中的Al和过渡元素(Ti、Cr、Mn、Fe、Co、Ni、Cu、Zn和Zr)进行了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生源碎屑稀释作用的影响,过渡元素在陆架砂质区含量较低,其分布呈北西-南东向舌状延伸;由于细粒组分的增加,在陆架细粒沉积区和海槽区过渡元素含量较高。Mn主要在海槽区富集,在陆架和陆坡区变化不大。除了Mn之外,Al和其他过渡元素均呈明显正相关。Al/Ti比值与陆壳平均值接近,说明二者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Mn/Fe比值与邻近海区沉积物类似,但在陆架区CaO含量大于20%的沉积物和海槽区沉积物中相对较高,这分别是生物富集作用和自生沉积的结果。过渡元素富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过渡元素部分来自于黄河、部分来自于长江物质。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冲绳海槽南段基底组成分析 [J].
刘建华 ;
林长松 ;
高金耀 ;
方银霞 ;
吴水根 .
海洋与湖沼, 2005, (03) :261-267
[2]   冲绳海槽西部陆坡碎屑沉积物的搬运方式:滑塌和重力流附视频 [J].
刘保华 ;
李西双 ;
赵月霞 ;
郑彦鹏 ;
吴金龙 .
海洋与湖沼, 2005, (01) :1-9
[3]   冲绳海槽西部陆坡地震相模式与沉积体系附视频 [J].
李西双 ;
刘保华 ;
吴金龙 ;
赵月霞 ;
王揆洋 .
海洋与湖沼, 2004, (02) :120-129
[4]   南海沉积物中过剩铝问题的探讨 [J].
韦刚健 ;
刘颖 ;
李献华 ;
梁细荣 ;
邵磊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3, (01) :23-25
[5]   冲绳海槽南部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和环境指示意义 [J].
蒋富清 ;
李安春 .
沉积学报, 2002, (04) :680-686
[6]   冲绳海槽中段沉积地球化学分区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J].
孟宪伟 ;
王永吉 ;
吕成功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7, (03) :38-44
[7]   冲绳海槽北部稀土元素沉积地球化学研究 [J].
翟世奎,陈志华,徐善民,仲娟,干晓群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6, (02) :47-56
[8]   东海北部区域底层冷水团的形成及其季节变化 [J].
苏育嵩 ;
李凤岐 ;
马鹤来 ;
钱清瑛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89, (S1) :1-14
[9]   冲绳海槽沉积物的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吴明清 ;
王贤觉 .
海洋与湖沼, 1988, (06) :585-593
[10]   冲绳海槽的矿物组合、物质来源及原始岩浆性质的初步探讨附视频 [J].
陈丽蓉 ;
徐文强 ;
申顺喜 ;
李安春 .
海洋与湖沼, 1986, (01) :3-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