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6-羟基多巴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行为学评价

被引:4
作者
李丹 [1 ]
黄译腺 [1 ]
王晓君 [1 ]
罗蔚锋 [1 ,2 ]
刘春风 [1 ,2 ]
机构
[1]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2] 苏州大学衰老与神经疾病实验室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异常不自主运动; 异动症; SD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2.5 [震颤麻痹综合征];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应用左旋多巴(L-DOPA)建立帕金森病(PD)大鼠异动症模型,对其行为学进行评价。方法对25只SD大鼠右内侧前脑束注射6-羟基多巴(6-OHDA)建立PD大鼠模型,两周后行阿朴吗啡(1mg/kg)皮下注射,将成功PD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生理盐水(NS)45mg/kg和L-DOPA(25mg/kg+6.25mg/kg苄丝肼)腹腔注射,2次/d,共治疗21d,在治疗第2、9、11、18、21d进行前肢功能测定、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评分和旋转反应时间测定。结果 20只建模成功的PD大鼠模型中,10只给以生理盐水(NS)治疗,另10只给以L-DOPA治疗。NS组治疗前后前肢跨步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始终未出现AIM;L-DOPA治疗组后前肢跨步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8只出现不同程度的AIM表现,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AIM评分逐渐升高,第21dAIM总分较第2d增加(P<0.05),旋转反应时间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缩短,第18、21d和第2d相比,显著缩短(P<0.05)。结论 L-DOPA诱发6-OHDA的PD大鼠AIM与PD患者服用美多巴出现的异动症某些方面相似,为研究异动症提供了理想的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236 / 23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中相关脑区TNF-α的表达变化 [J].
董玉林 ;
张志军 ;
郁晓燕 ;
倪衡建 .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29 (01) :46-49
[2]   内侧前脑束不同部位注射6-羟多巴胺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对比性研究 [J].
罗蔚锋 ;
包仕尧 ;
刘春风 ;
霍红梅 ;
张志琳 ;
韩旺 ;
吴冠会 .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01) :66-68+88
[3]  
Levodop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 . Hauser,Robert A.European Neurology . 2009 (1)
[4]  
New ideas on the origin of l -dopa-induced dyskinesias: age, genes and neural plasticity[J] . Gurutz Linazasoro.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 2005 (8)
[5]   A2A antagonist prevents dopamine agonist-induced motor complications in animal models of Parkinson's disease [J].
Bibbiani, F ;
Oh, JD ;
Petzer, JP ;
Castagnoli, N ;
Chen, JF ;
Schwarzschild, MA ;
Chase, TN .
EXPERIMENTAL NEUROLOGY, 2003, 184 (01) :285-294
[6]  
Embryonic ventral mesencephalic grafts improve 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 in a rat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J] . Chong S. Lee,M. Angela Cenci,Michael Schulzer.Brain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