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唐地区地壳结构与强震的发生──Ⅱ.S波速度结构

被引:18
作者
孙若昧,赵燕来,吴丹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关键词
S波层析成像,京津唐地区,强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3.2 [地壳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86-1993年发生在京津唐地区的2516个地震的21927个S波到时进行层析成像,得出:(1)公元1000年以来研究区强震震中在下地壳的投影大多分布在低速块体内或低速块体与高速块体相交地带偏低速块体的一侧;(2)唐山地震震源下方的物质,波速比Vp/Vs呈现高值,推测呈部分熔融状态,有热物质流从莫霍界面的下方沿通向震源下方的断裂入侵的迹象。(3)黄骅坳陷中心区的上地壳呈现低Vp/Vs值,推测那里为水-汽转变的地热系,这与在该地区所测量的高热流值一致。冀中坳陷区的高Vp/Vs值反映出其地下物质可能呈部分熔融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347 / 35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京津唐地区地壳结构与强震的发生──I.P波速度结构[J]. 孙若昧,刘福田.地球物理学报. 1995(05)
[2]   渤海地区地震参数的修定 [J].
赵燕来 ;
孙若昧 ;
梅世蓉 .
中国地震, 1993, (02) :35-43
[3]   华北盆地强震的震源模型兼论强震和盆地的成因 [J].
曾融生 ;
朱露培 ;
何正勤 ;
丁志峰 ;
孙为国 .
地球物理学报, 1991, (03) :288-301
[4]   华北地区三维地壳上地幔结构 [J].
陈国英 ;
宋仲和 ;
安昌强 ;
陈立华 ;
庄真 ;
傅竹武 ;
吕梓龄 ;
胡家富 .
地球物理学报, 1991, (02) :172-181
[5]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二版) [J].
汪集旸 ;
黄少鹏 .
地震地质, 1990, (04) :351-363+366
[6]   用于速度图象重建的层析成象法 [J].
刘福田 ;
李强 ;
吴华 ;
胡戈 ;
刘建华 .
地球物理学报, 1989, (01) :46-61
[7]   华北地区的地震层面成象 [J].
刘福田 ;
曲克信 ;
吴华 ;
李强 ;
刘建华 ;
胡戈 .
地球物理学报, 1986, (05) :442-449+529
[8]   燕山与华北平原地壳结构特征的初步分析 [J].
刘昌铨 ;
李捍东 ;
孙桂香 .
地震, 1984, (02) :20-25
[9]  
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编辑组 编,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