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与泉流量的交叉小波分析

被引:10
作者
祁晓凡 [1 ]
蒋忠诚 [2 ]
罗为群 [2 ]
机构
[1] 山东省地质调查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交叉小波; 小波相干; 表层岩溶泉流量; 降水量;
D O I
10.14050/j.cnki.1672-9250.2012.04.019
中图分类号
P641.134 [岩溶水];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利用2002年3月至2008年12月龙怀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与2个表层岩溶泉泉流量资料,采用连续小波变换、交叉小波变换与小波相干方法,对龙怀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及表层岩溶泉泉流量多时间尺度特征及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怀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主振荡周期为0.77~1.16a,布洋1号泉与龙何下泉泉流量的主振荡周期均为0.82~1.23a,而其高频部分周期变化均不连续,其动态特征均以年际变化为主;交叉小波变换揭示COI区域外降水量与布洋1号、龙何下泉泉流量的主共振周期均为0.77~1.23a,且涵盖全部时域,2个表层岩溶泉对降水的响应是显著和稳定的;表层岩溶泉泉流量存在稳定的落后于降水量的相位变化,布洋1号、龙何下泉分别落后于降水量0.61d、2.63d左右,表层岩溶泉径流过程为其泉域特征所制约;小波相干谱表明降水量与布洋1号泉流量在0.17~2.45a的全频域均显著共振,与龙何下泉在0.17~1.55a的周期上显著共振,且二者均涵盖了大部分时域,降水量与泉流量动态高度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561 / 56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鄱阳湖流域水沙周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孙鹏 ;
张强 ;
陈晓宏 .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1, 57 (04) :298-304
[2]   地磁Ap指数与太阳黑子数的交叉小波分析及R/S分析 [J].
王亚敏 ;
张勃 ;
郭玲霞 ;
戴声佩 ;
王兴梅 .
地理科学, 2011, 31 (06) :747-752
[3]   近60年黄河入海水沙多尺度变化及其对河口的影响 [J].
刘锋 ;
陈沈良 ;
彭俊 ;
陈广泉 .
地理学报, 2011, 66 (03) :313-323
[4]   水文时间序列小波互相关分析方法 [J].
桑燕芳 ;
王栋 ;
吴吉春 ;
朱庆平 .
水利学报, 2010, 41 (11) :1272-1279
[5]   川渝地区降水变化与Nino3区SST的关系及其稳定性分析 [J].
程炳岩 ;
郭渠 ;
孙卫国 .
气象, 2010, 36 (03) :27-33
[6]   广西果化龙何地区表层带岩溶水系统及其水资源特征 [J].
劳文科 ;
祁晓凡 ;
刘慧敏 ;
蒋忠诚 ;
覃小群 ;
覃星铭 .
中国岩溶, 2008, (02) :122-128
[7]   基于交叉小波与小波相干的西太平洋副高与东亚夏季风系统的关联性分析 [J].
余丹丹 ;
张韧 ;
洪梅 ;
刘科峰 ;
王辉赞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6) :755-769
[8]  
Relationship and its instability of ENSO--Chinese variations in droughts and wet spells[J]. SU MingFeng1,2 & WANG HuiJun1 1 Nansen-Zhu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7(01)
[9]   中国南方表层岩溶系统的碳循环及其生态效应 [J].
蒋忠诚 .
第四纪研究, 2000, (04) :316-324
[10]   表层岩溶带的岩溶动力学特征及其环境和资源意义 [J].
蒋忠诚 ;
袁道先 .
地球学报, 1999, (03) :30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