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动人口感染性病艾滋病的相关特点及健康教育模式

被引:23
作者
葛凤琴
机构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关键词
性病艾滋病; 流动人口; 相关特点; 健康教育;
D O I
10.16168/j.cnki.issn.1002-9982.2007.07.023
中图分类号
R193 [卫生宣传教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流动人口是我国现阶段一种重要的人口现象,因其流动性大、多数人处于性活跃期、社会支持少以及社会约束力弱等特点,致使他们已成为中国性病艾滋病传播的重点人群。本文旨在针对流动人口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行为及心理等特点,探求适宜于该人群的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以及最佳实践经验。
引用
收藏
页码:544 / 54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北京市农村流动人口的HIV/STD高危性行为和知识分析 [J].
蔺秀云 ;
方晓义 ;
林丹华 ;
李晓铭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 (05) :426-428
[2]   流动人口不同方式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J].
李小宁 ;
陈连生 ;
陈潇潇 ;
卫平民 ;
张永青 ;
黄明豪 ;
陈斌 ;
王湘苏 ;
胡海霞 ;
杨国平 .
中国健康教育, 2006, (09) :650-653
[3]   农民工的特点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初探 [J].
吕柯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 (04) :312-313+300
[4]   外出务工人员STD/AIDS健康教育研究 [J].
雷章权 ;
陈洪瑶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 (02) :143-105
[5]   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 [J].
林丹华 ;
方晓义 ;
李晓铭 ;
徐洁 ;
刘惠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 (02) :158-160
[6]   沈阳市西塔地区娱乐场所服务员预防AIDS/STI行为干预研究 [J].
谷渊 ;
荘弢 ;
王晓丽 ;
谷晶 ;
赵丽莉 ;
卢玉环 ;
白瑞华 ;
周宝森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4, (02) :104-106
[7]   中国农村地区AIDS临床发病特点及应对策略 [J].
张可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4, (01) :13-15+30
[8]   中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J].
徐缓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1, (06) :376-377+384
[9]   中国铁路旅客艾滋病健康教育最佳模式研究 [J].
黄穗文 ;
李道兰 ;
杜娟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1, (11) :77-78
[10]   北京市的流动人口管理:成绩、问题及对策 [J].
李程伟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1, (01) :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