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2000年中国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动态特征

被引:51
作者
侯西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气候生产潜力; 时空动态; 小波分析; 中国; 土地潜力区;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08.05.013
中图分类号
S162.3 [农业气候资源及其评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动态一直是国内外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基于1951-2000年全国范围气象栅格数据计算气候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小波分析方法探讨全国以及9大土地潜力区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格局特征与多时间尺度特征。结果表明:50年间中国气候生产潜力单产平均值为770 g·m-2·a-1,折算为总量达73.12×10~8t/a;全国及9大土地潜力区气候生产潜力的多时间尺度特征比较复杂,3~5年周期的年际变化和30年左右周期的年代际变化均较显著,而10~11年周期的变化则仅在部分区域有所表现;总的来说,1951-2000年,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内蒙古中部及辽河平原等是我国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动态特征最突出的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723 / 7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演变分析 [J].
李正明 ;
王毅荣 .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96-101
[2]   气象要素空间化方法精度的比较研究——以平均气温为例 [J].
蔡福 ;
于贵瑞 ;
祝青林 ;
何洪林 ;
刘新安 ;
李正泉 ;
郭学兵 .
资源科学, 2005, (05) :173-179
[3]   基于AVIM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模拟 [J].
何勇 ;
董文杰 ;
季劲均 ;
丹利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3) :345-349
[4]   中国陆地生态信息空间化技术研究(Ⅲ)——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 [J].
刘新安 ;
于贵瑞 ;
范辽生 ;
李正泉 ;
何洪林 ;
郭学兵 ;
任传友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6) :818-825
[5]   中国陆地生态信息空间化技术研究(Ⅱ)——太阳辐射要素 [J].
何洪林 ;
于贵瑞 ;
刘新安 ;
苏文 ;
牛栋 ;
岳燕珍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5) :679-684+686
[6]   中国陆地生态信息空间化技术研究(Ⅰ)——气象/气候信息的空间化技术途径 [J].
于贵瑞 ;
何洪林 ;
刘新安 ;
牛栋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4) :537-544
[7]   广域空间尺度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精确推算 [J].
松下文经 ;
杨翠芬 ;
陈晋 ;
王勤学 ;
龟山哲 ;
田村正行 .
地理学报, 2004, (01) :80-87
[8]   基于遥感和地面数据的景观尺度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模拟 [J].
张娜 ;
于贵瑞 ;
赵士洞 ;
于振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5) :643-652
[9]   中国陆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模拟 [J].
陶波 ;
李克让 ;
邵雪梅 ;
曹明奎 .
地理学报, 2003, (03) :372-380
[10]   1982—1999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 [J].
朴世龙 ;
方精云 ;
郭庆华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4) :563-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