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国有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影响机理研究——来自VEC模型的新证据

被引:7
作者
刘海英
张纯洪
机构
[1]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非国有经济; 增长质量,影响机理;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07.06.007
中图分类号
F121.2 [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转轨以来,中国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的数量扩张。这是因为,经济非国有化改革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是一种增量式改革。这种改革使得体制内利益在未受影响的条件下,实现了帕雷托式的增长。然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比改善。这是因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一般都过分强调以利润为中心,忽略环境成本,并且由于融资困难等因素导致了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弱化;其次,中国引进的外资不仅在技术和管理创新的扩散效应上没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日益增加的加工贸易通过转移定价方式使中国经济不能充分享有出口增长带来的利润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FDI的技术外溢性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J].
于俊艳 .
生态经济, 2005, (10) :31-34
[2]   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 [J].
赖明勇 ;
包群 ;
彭水军 ;
张新 .
经济研究, 2005, (08) :95-105
[3]   外商直接投资与管理知识溢出效应:来自中国民营企业家的证据 [J].
袁诚 ;
陆挺 .
经济研究, 2005, (03) :69-79
[4]   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研究开发与技术外溢 [J].
赖明勇 ;
张新 ;
彭水军 ;
包群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2) :32-46+204
[5]   人力资本“均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 [J].
刘海英 ;
赵英才 ;
张纯洪 .
管理世界, 2004, (11) :15-21
[6]   国有企业宏观效率论——理论及其验证 [J].
刘元春 .
中国社会科学, 2001, (05) :69-81+206
[7]   “ 退出论”质疑 [J].
张克难 .
学术月刊, 1997, (10) :15-17
[8]   “非国有化”改革观试析 [J].
丁冰 .
学术月刊, 1996, (03) :50-58
[9]  
动态经济计量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英)D.F.韩德瑞(DavidF.Hendry), 1998
[10]  
Profitability and productivity of Chinese industrial firms[J] . Anming Zhang,Yimin Zhang,Ronald Zhao.China Economic Review . 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