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司法印证式采纳言词笔录实践之反思

被引:6
作者
郭文利
机构
[1] 浙江省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关键词
印证式采纳; 言词笔录; 证据资格; 真实性; 可靠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刑事司法中印证式采纳言词笔录的实践不仅曲解了证据印证的要求,而且会错误激励侦控行为,虚化庭审质证程序,容易酿成冤假错案,理应被否定。刑事司法出现这种实践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证据真实性的模糊认识,不仅误读了证据真实性,还将其在言词笔录中理解为内容真实。除此之外,对证据鉴真也存在错误认识,既将证据鉴真等同于鉴别材料内容的真实,又将其理解为证据采纳与否的充要条件。抽象而言,言词笔录的证据资格审查标准应为关联性与可靠性,而非我们通常所强调的关联性、真实性与合法性。同时,判断言词笔录可靠性的标准又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刑事法官应当围绕于此展开调查与认证。
引用
收藏
页码:686 / 69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证明力反制证据能力论 [J].
纵博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4, (04) :65-74
[2]   论证据能力的附属化 [J].
汪贻飞 .
当代法学, 2014, 28 (03) :151-160
[3]   证据概念与证据属性 [J].
李忠民 .
学海, 2007, (01) :146-151
[4]   关于证据属性的若干思考和讨论——以证据的客观性为中心 [J].
汤维建 .
政法论坛, 2000, (06) :127-139
[5]  
艾伦教授论证据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罗纳德·J·艾伦, 201409
[6]  
证据分析[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 安德森, 2012
[7]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11年重塑版)条解[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王进喜, 2012
[8]  
新刑事诉讼法法官培训教材[M]. 法律出版社 , 张军, 2012
[9]  
证据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何家弘, 2004
[10]  
刑事审判中数位证据的证据能力—以传闻法则及验真程序为主 .2 李荣耕. 台北大学法学论丛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