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豆荚状铬铁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14
作者
李江海
牛向龙
陈征
冯军
黄雄南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2]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北京
[3]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豆荚状铬铁矿; 豆状构造; 超镁铁岩块; 构造带; 板块构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31 [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辽西建平新太古代变质基底构造混杂带内首次识别出豆荚状铬铁矿。铬铁矿石显示特征的豆荚状构造、褶皱条带、透镜构造、豆状构造、拉长网孔构造等,它们可以与蛇绿岩内典型的豆荚状铬铁矿进行对比。依据同位素年龄制约,辽西豆荚状铬铁矿形成于2.50Ga前后。结合该区已报道的新太古代变基性火山岩具有大洋拉斑玄武岩成分特点、并广泛发育新太古代高压麻粒岩,可以认为辽西地区新太古代期间曾发生大规模的板块俯冲及碰撞作用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87 / 192+258 +258-25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华北克拉通对前寒武纪超大陆旋回的基本制约
    李江海
    侯贵廷
    黄雄南
    张志强
    钱祥麟
    [J]. 岩石学报, 2001, (02) : 177 - 186
  • [2] 华北陆块基底构造格局及早期大陆克拉通化过程
    李江海
    钱祥麟
    黄雄南
    刘树文
    [J]. 岩石学报, 2000, (01) : 1 - 10
  • [3] 山西省五台山晚太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 一种可能的古蛇绿混杂岩
    王凯怡
    李继亮
    郝杰
    柴育成
    周少平
    [J]. 岩石学报, 1997, (02) : 14 - 26
  • [4] 早前寒武纪洋壳的地质记录及其板块构造意义
    李江海
    [J]. 地质科技情报, 1997, (01) : 12 - 18
  • [5] 辽西建平变质杂岩区蠕虫状后成合晶的成因与意义
    季建清
    陈曼云
    [J]. 岩石学报, 1996, (04) : 17 - 32
  • [6] 中国蛇绿岩研究概述
    张旗,肖序常
    [J]. 岩石学报, 1995, (S1) : 1 - 9
  • [7] 中国造山带蛇绿岩中铬铁矿床的成因类型及其成矿的若干特征
    王希斌
    郝梓国
    鲍佩声
    彭根永
    [J]. 矿床地质, 1992, (01) : 21 - 34
  • [8] 中国铬铁矿床[M]. 科学出版社 , 鲍佩声等著, 1999
  • [9] 辽西太古宙地质与金矿[M]. 地震出版社 , 林宝钦等著, 1997
  • [10] P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diform chromitites and associated peridotites of the Pan African Proterozoic ophiolite complexes of Egypt
    Ahmed, AH
    Arai, S
    Attia, AK
    [J]. MINERALIUM DEPOSITA, 2001, 36 (01) : 72 -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