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西准噶尔晚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岩浆活动记录

被引:75
作者
尹继元 [1 ,2 ]
袁超 [1 ]
王毓婧 [1 ,2 ]
龙晓平 [1 ]
关义立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西准噶尔; 洋脊俯冲; 晚古生代; 构造背景; 铜-金成矿;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11.02.013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是新疆北部最为重要的金属矿床成矿期。西准噶尔的区域大地构造、蛇绿岩、沉积岩、花岗岩、埃达克岩、富镁闪长岩以及广泛出露的中基性岩墙研究显示,该地区直到早二叠世早期(290Ma)仍有残余洋盆存在,并可能存在相关的俯冲活动。在290Ma之后,伴随着红色磨拉石的产出,西准噶尔地区进入碰撞造山阶段,伴有地壳快速抬升,表明准噶尔洋盆的完全闭合。年代学统计表明,西准噶尔地区岩浆活动高峰期在300~310Ma。在这一时期形成组分复杂的花岗岩类(如:A型花岗岩,紫苏花岗岩,I型花岗岩,埃达克岩,富镁闪长岩),同位素特征显示有巨量的新生物质的加入。洋脊俯冲模式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巨大变化,该构造模式还可以解释这一时期的铜、金成矿机制。研究表明,在中亚造山带的聚合历史和大陆地壳的增生过程中,洋脊俯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78 / 29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81 条
[81]   PARTITIONING OF GOLD IN YOUNG CALC-ALKALIC VOLCANIC-ROCKS FROM GUATEMALA [J].
BORNHORST, TJ ;
ROSE, WI .
JOURNAL OF GEOLOGY, 1986, 94 (03) :41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