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榴辉岩的岩石学研究

被引:21
作者
张泽明
张金凤
许志琴
刘福来
杨经绥
肖益林
沈昆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德国哥廷根大学地学中心
[3] 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 北京
[4] 北京
[5] 哥廷根D-德国
[6] 山东济南
关键词
榴辉岩; 超高压变质作用; 矿物化学; 岩石化学;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5000m主孔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该钻孔0~2000m主要由榴辉岩、片麻岩、石榴石橄榄岩和少量片岩和石英岩组成。累积厚度达1000多米的榴辉岩具有不同的矿物组成、不同的矿物含量和不同的全岩化学成分,可划分成富Si的石英榴辉岩、富Ti的金红石榴辉岩、富Al的多硅白云母和蓝晶石榴辉岩、富Mg的双矿物榴辉岩和具有正常玄武岩成分的普通榴辉岩。榴辉岩的原岩包括基性层状侵入岩和变质表壳岩。榴辉岩全岩成分对石榴石和绿辉石中某些化学组分的含量有明显控制,而且直接影响到变质条件估算的准确性。扩散成分环带的广泛发育表明超高压矿物在早期退变质过程中发生了成分再平衡。这一事实以及具有成分生长环带石榴石变斑晶的存在,为榴辉岩形成在更高温度(>940℃)和更高压力(>4.5GPa)条件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05 / 21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50m)榴辉岩岩石化学研究 [J].
张泽明 ;
许志琴 ;
刘福来 ;
游振东 ;
沈昆 ;
杨经绥 ;
李天福 ;
陈世忠 .
岩石学报, 2004, (01) :27-42
[2]   南苏鲁造山带根部的物质组成及变质作用 [J].
张泽明 ;
许志琴 ;
刘福来 ;
孟繁聪 ;
杨天南 ;
李天福 ;
殷秀兰 .
地质通报, 2002, (10) :609-616
[3]   A REVISION OF THE GARNET-CLINOPYROXENE FE2+-MG EXCHANGE GEOTHERMOMETER [J].
AI, Y .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1994, 115 (04) :467-473
[4]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Ca upon garnet-clinopyroxene Fe-Mg exchange equilibria[J] . D. J. Ellis,D. H. Green.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7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