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数据时代的不公开审理与隐私权保护

被引:11
作者
狄亚娜
机构
[1] 重庆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大数据; 不公开审理; 隐私权; 知情权; 辩护权;
D O I
10.16092/j.cnki.1001-618x.2016.09.014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作为一种不能妥协的权利,隐私权具有基本人权属性,不公开审理是这项权利的制度保障。由于我国的不公开审理制度存在设计缺陷,使知情权、新闻自由权、辩护权对隐私权形成巨大冲击。为了从制度层面保护大数据时代脆弱而又珍贵的隐私权,需落实不公开审理的权利性质,规范法律文书披露内容,明确诉讼参与人的保密义务,约束新闻媒体合理行使权利。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人格权法让人们活得更有尊严 [J].
王利明 .
当代贵州, 2015, (22) :63-63
[2]   自媒体时代的隐私权保护——以人肉搜索为视角 [J].
侯登华 .
法学杂志, 2014, 35 (09) :72-79
[3]   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J].
邬贺铨 .
求是, 2013, (04) :47-49
[4]   从“人肉搜索”到“网络暴力”的“反道德”倾向——一个圣经的视角 [J].
程英姿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7 (04) :105-109
[5]   关于匿名诉讼的立法思考——拷问实名诉讼的缺憾 [J].
赵泽君 .
现代法学, 2010, 32 (05) :165-176
[6]   隐私权的权利冲突与立法选择——以网络时代的“人肉搜索”为视角 [J].
侯茜 ;
宋宗宇 .
科学·经济·社会, 2008, 26 (04) :103-106
[7]   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上) [J].
王泽鉴 .
比较法研究, 2008, (06) :1-21
[8]   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 [J].
翁国民 ;
汪成红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02) :34-40
[9]   公开审判新论 [J].
张丽 ;
李飞 .
政治与法律, 2002, (02) :66-69
[10]  
美国大众传播法.[M].(美)唐纳德·M.吉尔摩等著;梁宁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