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玉米生育期干旱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54
作者
张淑杰 [1 ]
张玉书 [1 ]
孙龙彧 [2 ]
纪瑞鹏 [1 ]
蔡福 [1 ]
武晋雯 [1 ]
李广霞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2] 沈阳市气象局
[3] 沈阳中心气象台
关键词
玉米; 水分亏缺指数; 干旱频率; 分布特征; 成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61-2008年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的日气象数据,定义了表征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强度的水分亏缺指标,并对干旱时空分布及其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生长季内干旱呈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从发育阶段看,苗期干旱频率较高,随生育期后移干旱频率明显减少,以轻旱为主要发生类型,春秋降水量少是发生干旱的主要原因;从空间分布看,干旱呈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的趋势,区域性较明显,总体上为辽宁西北部、吉林西部至黑龙江西南部发生频率较高。各年代之间比较,20世纪60-80年代干旱频率呈减少趋势,90年代初期呈增加趋势,90年代中期以后增加趋势明显,特别是2000-2004年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各年代干旱发生频率均表现为苗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成熟期>抽雄-开花期。苗期和拔节-孕穗期干旱发生频率均以60年代较高,以轻度干旱为主要发生类型;抽雄-开花期干旱发生频率以90年代较高,以轻度干旱为主要发生类型;灌浆-成熟期轻、中、重度干旱发生频率均以2001-2008年为高。由此可见,研究区干旱发生频率呈增高趋势,特别是玉米产量形成关键期的干旱频率呈增加趋势,对玉米生产的不利影响增大。研究结果对了解东北地区玉米不同发育期干旱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50 / 35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21]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的气候变异与土地荒漠化 [J].
李宝林 ;
周成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3) :234-239
[22]   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 [J].
丁一汇,戴晓苏 .
气象, 1994, (12)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