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与南部新生代沉积盆地热流分布与油气运聚富集关系

被引:13
作者
徐行 [1 ]
何家雄 [2 ]
何丽娟 [3 ]
龚晓峰 [2 ]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2]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大陆边缘类型; 大地热流分布; 油气富集规律; 成因耦合关系; 南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南海处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相互作用的特殊构造位置,区域地质背景及地球动力学条件复杂,不同类型大陆边缘盆地深部地壳属性与大地热流分布均差异明显:北部大陆边缘以拉张裂陷型为主,形成了具典型断坳双层结构的断陷裂谷盆地,由于处在减薄型陆壳及洋陆过渡型地壳位置,深部地壳自北向南逐渐减薄,大地热流值由北至南逐渐递增,油气分布则具有"北油南气"的运聚富集规律;南部及西南部大陆边缘属拗曲—伸展与挤压和走滑多因素混合成因的复合叠置型边缘,形成了拗曲—伸展与挤压复合盆地和走滑伸展型复合盆地,由于处在复杂的洋陆过渡型地壳及某些局部薄地壳位置,大地热流分布普遍比北部大陆边缘偏高,油气分布以富集天然气为主伴有少量凝析油及轻质油。因此,该区迄今勘探发现的油气,主要为天然气田及油气田而油田偏少。总之,区域地质背景及深部地壳性质和地壳厚度变化等,导致不同区域大地热流分布差异明显,进而最终控制和制约了油气分布与运聚富集规律,换言之,区域地质背景及大地热流分布与油气运聚富集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和耦合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地质及资源前景.[M].何家雄等; 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2]  
中国南海海域岩石圈三维结构及演化.[M].姚伯初; 著.地质出版社.2006,
[3]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M].龚再升;李思田等著;.科学出版社.2004,
[4]  
中国含油气盆地图集.[M].李国玉;吕鸣岗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5]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分析与油气聚集.[M].龚再升等著;.科学出版社.1997,
[6]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烃源岩早期预测与评价 [J].
何家雄 ;
陈胜红 ;
崔莎莎 ;
马文宏 ;
栾锡武 .
中国地质, 2009, 36 (02) :404-416
[7]   南海北部边缘区域地质与油气运聚成藏规律 [J].
何家雄 ;
陈胜红 ;
刘海龄 ;
万志峰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46-52+12
[8]   南海北部海底地热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J].
徐行 ;
施小斌 ;
罗贤虎 ;
郭兴伟 ;
杨小秋 .
现代地质, 2006, (03) :457-464
[9]   南海西沙海槽地区的海底热流测量 [J].
徐行 ;
施小斌 ;
罗贤虎 ;
刘方兰 ;
郭兴伟 ;
沙志斌 ;
杨小秋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6, (04) :51-58
[10]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西区油气运聚成藏规律与勘探领域剖析 [J].
何家雄 ;
夏斌 ;
王志欣 ;
刘宝明 ;
孙东山 .
石油学报, 2006, (04) :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