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油田油气成藏机理研究

被引:13
作者
尹伟
吴胜和
林社卿
宫清顺
李春霞
机构
[1]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河南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2]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北京
[3]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河南南阳,北京,河南南阳
关键词
砂岩; 上倾尖灭圈闭; 油气运移方式; 差异构造抬升; 油气成藏机理; 双河油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双河油田是我国著名的“小而肥”陆相亿吨级大油田 ,同时发育典型的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详细分析了双河油田砂岩上倾尖灭圈闭的形成过程、油气运移方式、差异抬升导致油气大规模充注成藏过程 ,对其成藏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 ,迁移性构造翘倾导致砂岩上倾尖灭圈闭的形成 ,廖庄期末 ,差异抬升导致砂岩上倾尖灭圈闭的闭合幅度大幅增加。油气以砂岩输导层为运移通道 ,以油组为充注单元 ,侧向顺层运移。晚渐新世廖庄期末为双河油田的主要成藏期 ,其成藏模式是 :早期为小规模油气充注 ,中晚期为大规模油气充注叠加连续成藏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初探——21世纪油气地质勘探新理论探索 [J].
张厚福 ;
方朝亮 .
石油学报, 2002, (04) :7-12+7
[2]   库车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期与成藏史 [J].
赵靖舟 ;
戴金星 .
沉积学报, 2002, (02) :314-319
[3]   油气包裹体在成藏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J].
赵靖舟 .
地质地球化学, 2002, (02) :83-89
[4]   指导油气勘探的新思路——从含油气系统到油气成藏动力学 [J].
姜建群 ;
廖成君 ;
张福功 .
西北地质, 2002, (02) :34-40
[5]   油田三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与油气运移 [J].
王红才 ;
王薇 ;
王连捷 ;
孙宝珊 ;
夏柏如 .
地球学报, 2002, (02) :175-178
[6]   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期次——以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田第三系储层为例 [J].
高先志 ;
陈发景 .
地学前缘, 2000, (04) :548-554
[7]   流体包裹体常规特征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J].
王红军 ;
蔡迎春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5) :50-52+18
[8]   盆地动力学与能源资源——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 [J].
李思田 .
地学前缘, 2000, (03) :1-9
[9]   油气成藏动力学及其研究进展 [J].
郝芳 ;
邹华耀 ;
姜建群 .
地学前缘, 2000, (03) :11-21
[10]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研究综述 [J].
李明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3-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