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8 条
珠三角村镇建成区的空间型态:特征、类型和产业影响因素
被引:12
作者:
李极恒
[1
,2
]
龚岳
[1
,2
]
李贵才
[1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2] 北京大学(深圳)未来城市实验室
来源: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建成区;
空间类型;
土地利用;
产业因素;
珠三角村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0202 ;
020202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迅速发展,村镇土地利用快速非农化,其中以东莞、中山、佛山3市最为典型。论文以3市为案例,探讨2010年来珠三角村镇建成区空间型态。研究数据主要包括广东省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2009—2015年间3市的土地利用数据。首先,通过斑块密度、空间离散度、空间均匀度、平均斑块面积、分形维数、景观破碎度、缓冲区分析、Moran’s I指数这8个指标,分析建设用地的空间形态特征。其次,分析工业用地与非工业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与交通道路的空间分布关系,比较并总结3市的村镇建成区空间类型。最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影响空间类型的产业发展因素。研究发现,东莞村镇建设用地呈现高度破碎均匀分布型,佛山呈现团状离散型,中山介于二者之间,为中度碎化分散型;3市的产业发展能较大程度上影响其形成不同的建成区空间型态。未来,基于产业经济作为村镇建成区空间特征变化的主因,珠三角可以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以及交通和土地利用,优化村镇空间布局。
引用
收藏
页码:829 / 839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