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村镇建成区的空间型态:特征、类型和产业影响因素

被引:12
作者
李极恒 [1 ,2 ]
龚岳 [1 ,2 ]
李贵才 [1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2] 北京大学(深圳)未来城市实验室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建成区; 空间类型; 土地利用; 产业因素; 珠三角村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0202 ; 020202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迅速发展,村镇土地利用快速非农化,其中以东莞、中山、佛山3市最为典型。论文以3市为案例,探讨2010年来珠三角村镇建成区空间型态。研究数据主要包括广东省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2009—2015年间3市的土地利用数据。首先,通过斑块密度、空间离散度、空间均匀度、平均斑块面积、分形维数、景观破碎度、缓冲区分析、Moran’s I指数这8个指标,分析建设用地的空间形态特征。其次,分析工业用地与非工业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与交通道路的空间分布关系,比较并总结3市的村镇建成区空间类型。最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影响空间类型的产业发展因素。研究发现,东莞村镇建设用地呈现高度破碎均匀分布型,佛山呈现团状离散型,中山介于二者之间,为中度碎化分散型;3市的产业发展能较大程度上影响其形成不同的建成区空间型态。未来,基于产业经济作为村镇建成区空间特征变化的主因,珠三角可以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以及交通和土地利用,优化村镇空间布局。
引用
收藏
页码:829 / 83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21]   黄淮海平原农区典型村庄用地扩展及其动力机制 [J].
王介勇 ;
刘彦随 ;
陈玉福 .
地理研究, 2010, 29 (10) :1833-1840
[22]   中山市土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J].
林媚珍 ;
许阳萍 ;
方碧真 ;
蔡砥 ;
姜喜东 ;
刘妍 .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9 (03) :89-95
[23]   东莞市城镇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分析 [J].
杨宝龙 ;
方元 ;
冯徽徽 ;
陈红顺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 11 (05) :5684-5690
[24]   中国城市化研究主要成果综述 [J].
顾朝林 ;
吴莉娅 .
城市问题 , 2008, (12) :2-12
[25]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地域构成的判别与分析 [J].
王开泳 ;
陈田 .
地理学报, 2008, (08) :820-828
[26]   苏南沿江城镇扩展的空间模式及其测度 [J].
马荣华 ;
顾朝林 ;
蒲英霞 ;
马晓冬 ;
朱传耿 .
地理学报, 2007, (10) :1011-1022
[27]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 [J].
叶玉瑶 ;
张虹鸥 .
经济地理, 2007, (05) :773-776
[28]   广州市工业用地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王爱民 ;
缪勃中 ;
陈树荣 .
热带地理, 2007, (02) :132-138
[29]   快速工业化区域土地利用变迁机制研究:发展模式视角——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J].
唐常春 ;
陈烈 ;
王爱民 ;
魏成 .
热带地理, 2007, (01) :49-53
[30]   巨型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J].
闫小培 ;
毛蒋兴 ;
普军 .
地理学报, 2006, (06) :61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