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礁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59
作者
钟建华
温志峰
李勇
郭泽清
王海侨
柳祖汉
冀国盛
吴孔友
机构
[1] 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湘潭工学院图书馆,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东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东营,,东营,,东营,,东营,,湖南湘潭,,东营,,东营,
关键词
生物礁; 研究进展;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5.03.01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生物礁是由固着生物所建造的本质上是原地沉积的碳酸盐建造。生物礁内部孔隙和空洞非常发育,从而成为油气和多种矿藏资源的有利富集场所,所以生物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物礁成分、构造以及形态复杂多样,研究历史非常久远并且充满了争论。在以前的研究中非常依赖于一些非常主观的特点,如抗浪性等来判断是否为生物礁,因此在生物礁10 0多年的研究中始终都存在着礁与非礁的尖锐争论。这一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生物礁的基本概念、定义以及各种术语的含义。这些方面的混乱严重的影响了生物礁的研究与发展。经过最近2 0年的研究,生物礁的国内外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生物礁的判断现在主要根据生物礁客观和固有的特点,如生物礁内部的构造支撑以及构造支撑所决定的内部成分。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生物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对最新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和介绍必将推动我国生物礁研究的发展。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生物礁研究的历史与最新成果;总结了生物礁概念与定义的最新认识以及建立在构造基础上的分类方案;对生物礁生长的过程与影响因素以及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介绍了造礁生物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的发展与演化,以及生物礁地化研究的成果与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88 / 30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东昆仑早—中二叠世生物礁建造特征 [J].
田树刚 ;
范嘉松 .
地质学报, 2002, (02) :145-154+289
[2]   二叠纪-三叠纪礁相房室海绵演化与灭绝 [J].
吴亚生 ;
范嘉松 .
古生物学报, 2002, (02) :163-177
[3]   根据生物礁定量计算茅口期全球海平面变化幅度 [J].
吴亚生 ;
范嘉松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3) :233-242
[4]   右江盆地二叠纪生物礁层序地层学研究 [J].
覃建雄 ;
曾允孚 ;
陈洪德 ;
田景春 .
地质科学, 1999, (04) :506-517+462
[5]   中国石炭纪生物礁造礁群落演化 [J].
巩恩普 ;
关广岳 .
地质论评, 1998, (02) :160-164
[6]   广西隆林下二叠统生物礁的综合研究 [J].
吴亚生 .
地质论评, 1989, (01) :52-59
[7]   生物礁的基本概念、分类及识别特征 [J].
范嘉松 ;
张维 .
岩石学报, 1985, (03) :45-59+97
[8]  
礁地质学及礁的含油气性[M]. 石油工业出版社[苏]库兹涅夫(В·Г·Кузнецов), 1983
[9]  
Early period of early Permian tubular cyanobacteria reef in the eastern part of south Qinling Mountains[J] . Enpu Gong,Jiasong Fan.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 2000 (4)
[10]  
The geological effects of hurricanes on coral reef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storm deposits[J] . T. P. Scoffin.Coral Reefs . 199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