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脑内缺血性病变的CT灌注图像比较研究
被引:11
作者:
刘翔
戴建平
机构:
[1]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神经影像室
来源: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脑缺血;
评价研究;
D O I:
10.13929/j.1003-3289.2003.02.007
中图分类号:
R816.1 [头颅及神经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评价动态时间 密度曲线下面积 (areaundercurve ,AC) ,最大峰值时间 (timetopeak ,PT) ,以及平均通过时间 (meantransittime ,MTT)和相对血流量 (relativeflow ,RF)图像在观察脑内缺血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了 84例脑内缺血性病变的CT灌注图像 ,包括无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18例 ;合并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2 1例 ;Moyamoya病患者 12例 ;开颅术后患者 3 3例。由两名有经验的神经影像专家评价相应层面的常规CT图像、动态时间 密度曲线下面积、最大峰值时间以及平均通过时间和相对血流量图像显示病灶的清晰性和敏感性。结果 84例患者的常规CT图像检出 78个梗死、软化灶 ,其中 10例患者的常规CT图像未能发现责任病灶。此 78个病灶在灌注图像上的面积均比常规CT图像上病灶面积大 ,且CT灌注图像共检出 94个缺血性病灶 ,经 χ2 检验 ,P <0 .0 1。 3 3例开颅术后患者以及 18例无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AC、PT、MTT、RF图像显示病灶面积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而 2 1例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以及 12例Moyamoya病患者的 8个病灶在PT和MTT图像上较RF图像显示更清晰。结论 综合分析AC、PT、MTT、RF图像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评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48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