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阿坝地区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特征

被引:8
作者
范明 [1 ]
秦建中 [2 ]
张渠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松潘—阿坝; 烃源岩; 演化程度; 伊利石结晶度;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6.03.018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松潘阿坝的烃源岩热演化特征进行了全面研究,选用了适合高演化区的成熟度指标:包裹体测温、沥青反射率及干酪根H/C等地化指标。研究认为:1)该区烃源岩在热演化程度普遍达到了成熟—高成熟阶段;2)沥青反射率及包裹体均一温度均具有多期性,表明该区烃源岩经历了二次或多次生烃。3)平面上,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明显受动力变质、断裂带及岩浆活动的控制,总体表现为四周高、中间低的特征。存在一个唐克为中心的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该区可作为勘探初期首选的靶区。4)纵向上,沥青反射率随深度变化的趋势变得不很明显。5)由于松潘阿坝地区在三叠系之上缺少了像四川盆地连续过渡的侏罗系、白垩系沉积,出现了较大的热演化断层,下部烃源岩生烃早于四川盆地,从而使得烃源岩及三叠系保存条件变差。
引用
收藏
页码:440 / 44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松潘—阿坝地区高演化沥青的成因分析
    金聚畅
    秦建中
    张志荣
    范明
    张渠
    不详
    [J]. 石油实验地质 , 2004, (04) : 370 - 374
  • [2]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褶皱带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建议
    郑和荣
    李铁军
    蔡立国
    龙胜祥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 156 - 161
  • [3] 松潘—阿坝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评价
    张渠
    秦建中
    范明
    金聚畅
    张志荣
    不详
    [J].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S1) : 582 - 584
  • [4]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主要研究方向
    蔡立国
    [J].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6) : 634 - 636
  • [5] 威远、资阳震旦系干酪根与油裂解气的鉴别
    尹长河
    王廷栋
    王顺玉
    林峰
    [J]. 沉积学报, 2001, (01) : 156 - 160
  • [6] 一种新的成烃机制——力化学作用及其实验证据
    刘文汇
    徐永昌
    张守春
    廖永胜
    张林晔
    宋一涛
    [J]. 沉积学报, 2000, (02) : 314 - 318
  • [7] 碳酸盐岩中天然沥青演化特征的再认识
    高志农
    陈远荫
    [J]. 石油实验地质, 1998, (04) : 97 - 102
  • [8] 有机显微组份成熟度特征与煤成油气期评价
    吴俊
    [J]. 石油实验地质, 1995, (04) : 377 - 383+350
  • [9] 早古生代海相烃源岩成熟度的有机岩石学评价方法
    肖贤明,吴治君,刘德汉,申家贵,贾蓉芬,赵林
    [J]. 沉积学报, 1995, (02) : 112 - 119
  • [10] 戴金星等主编.天然气地质研究新进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