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大唇犀化石的年龄结构与生活环境

被引:12
作者
梁忠
邓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3] 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临夏盆地; 晚中新世; 大唇犀; 年龄结构; 三趾马动物群; 埋藏学;
D O I
10.19615/j.cnki.1000-3118.2005.03.007
中图分类号
Q915.873 [真兽亚纲];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甘肃临夏盆地的晚中新世红粘土堆积中含有大量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其中犀科化石,特别是大唇犀最为丰富。通过对临夏盆地晚中新世具有代表性的大唇犀化石的年龄结构的分析,初步了解到化石群各年龄段个体的百分比和种群动态。大唇犀化石中成年个体的数量占优势,明显多于老年个体,与正常生活群中的年龄结构吻合,由此可初步断定是突发性事件引起了犀牛种群的灾害性死亡。再进一步对化石的风化、磨蚀、聚集状态及所受的水动力特征等进行分析,发现骨骼受到了弱水流的短距离搬运,说明化石埋藏地离动物死亡地不远。以上分析结果与沉积学特征相结合,说明临夏盆地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的集群死亡可能与严重的干旱化事件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19 / 23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临夏盆地中中新统虎家梁组的建立及其特征附视频 [J].
邓涛 .
地层学杂志, 2004, (04) :307-312
[2]   临夏盆地晚新生代哺乳动物群演替与青藏高原隆升背景 [J].
邓涛 .
第四纪研究, 2004, (04) :413-420
[3]   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及其哺乳动物化石证据 [J].
邓涛 ;
王晓鸣 ;
倪喜军 ;
刘丽萍 ;
梁忠 .
古脊椎动物学报, 2004, (01) :45-66
[4]   甘肃灵台上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埋藏学 [J].
张云翔 ;
弓虎军 .
古生物学报, 2003, (03) :460-465
[7]   黄土高原红粘土序列与晚第三纪的气候事件 [J].
安芷生 ;
孙东怀 ;
陈明扬 ;
孙有斌 ;
李立 ;
陈宝群 .
第四纪研究, 2000, (05) :435-446
[8]   陕西北部三趾马红粘土的形成环境 [J].
张云翔 ;
陈丹玲 ;
薛祥煦 .
沉积学报, 1998, (04) :50-54
[9]   临夏地区30.6~5.0Ma红层孢粉植物群与气候演化记录 [J].
马玉贞 ;
李吉均 ;
方小敏 .
科学通报, 1998, (03) :301-304
[10]   中国西部晚中新世气候变干事件的发现及其意义 [J].
方小敏 ;
奚晓霞 ;
李吉均 ;
穆德芬 .
科学通报, 1997, (23) :2521-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