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与东亚地区秩序演变

被引:50
作者
孙学峰 [1 ]
黄宇兴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
[2] 波士顿学院政治学系
关键词
地区秩序; 东亚; 中国崛起; 美国同盟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D731 [];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0302 ;
摘要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秩序的变化显而易见,但如何界定当今的东亚地区秩序却一直存有争论。本文试图从地区秩序的界定和分类入手,结合冷战后有关东亚地区秩序的争论,分析中国崛起对东亚地区秩序的影响,以辨析和把握东亚地区秩序的发展方向。作者发现,冷战后有关东亚秩序的争论说明,东亚地区尚未形成得到普遍认可的秩序安排,但决定其未来发展走向的两个核心因素已愈发明确,即美国的东亚同盟体系的延续和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东亚地区秩序演变趋势是,美国依托其东亚同盟体系与经济崛起的中国协调,共同塑造地区规则,维护地区稳定安全。其具体特征是:美国依靠其地区同盟发挥作用;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国通过多边或双边协调解决地区安全问题;中国自我克制缓解地区安全问题。决定东亚地区秩序未来的关键是既有的美国东亚同盟体系如何应对中国崛起。要巩固、深化地区协调共治秩序,需要美国及其东亚同盟体系对中国的自我克制政策做出善意的战略回应。
引用
收藏
页码:6 / 34+5 +5
页数:30
相关论文
共 56 条
[1]   东亚安全合作的现实与前景——观点的分歧及其分析 [J].
陈寒溪 ;
孙学峰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03) :49-57+4
[3]   中国外交三十年:对进步与不足的若干思考 [J].
王逸舟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7, (05) :10-22
[4]   中国古代朝贡关系研究评述 [J].
权赫秀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5, (03) :124-133+150
[5]   古代来华使节考论 [J].
何芳川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3) :64-75
[6]   世界历史上的大清帝国 [J].
何芳川 .
史学理论研究, 2004, (01) :22-34+159
[7]   论保加利亚危机期间的俾斯麦外交 [J].
马骏 .
学海, 2000, (02) :135-139
[8]   “华夷秩序”论 [J].
何芳川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6) :30-45
[9]  
政治学核心概念[M]. 天津人民出版社 , (英) 海伍德, 2008
[10]  
美国外交思想史[M]. 人民出版社 , 王玮,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