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黄海围网渔场鲐鱼参鱼产量的年际变动

被引:20
作者
崔科
陈新军
机构
[1] 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
[2] 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 上海
[3] 上海
关键词
渔场产量重心; 渔场分布; 鲐鱼参鱼; 空间距离聚类法; 东、黄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31 [水产资源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1998~2002年我国主要渔业公司灯光围网船在东、黄海的生产统计资料,利用MarineExplorer4.0软件进行渔场分布绘制和年际比较,利用空间距离聚类法对南、北两大渔场的产量重心年际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产量渔场主要集中在南部的26°~28°N、122°~124°E和北部的32°~38°N、123°~125°E海域。年际间渔场分布及其产量重心有所变动,北部渔场分布范围较大。渔场产量重心分布变化与海洋环境条件存在明显的关系,1998年6~7月由于沿岸冲淡水势力较强,造成了7月份围网渔场产量重心明显向东偏移。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东海北部鲐鲹鱼渔场水文特征的统计学研究 [J].
苗振清 ;
严世强 .
海洋与湖沼, 2003, (04) :397-406
[2]   东海北部鲐鯵中心渔场形成机制的统计学 [J].
苗振清 .
水产学报, 2003, (02) :143-150
[3]   夏季东海水团变动特征及对鲐鲹渔场的影响 [J].
杨红 ;
章守宇 ;
戴小杰 ;
金承法 ;
吴伟忠 ;
隋洪波 .
水产学报, 2001, (03) :209-214
[4]   台湾海峡南部灯光围网捕捞的水温选择及其季节变化 [J].
方水美 ;
张澄茂 ;
杨圣云 .
台湾海峡, 2001, (02) :245-250
[5]   台湾海峡南部灯光围网主要捕捞对象的水温选择及其季节变化 [J].
方水美 ;
杨圣云 ;
张澄茂 .
水产学报, 2000, (04) :370-375
[6]   闽南地区灯光围网夏汛渔获量预报的一种新方法 [J].
卢振彬 ;
戴泉水 ;
颜尤明 .
海洋渔业, 1998, (02) :64-67
[7]   厄尔尼诺现象和浙江近海鲐鲹鱼渔获量变化关系──长江口ENSO渔场学问题之二 [J].
洪华生 ;
何发祥 ;
杨圣云 .
海洋湖沼通报, 1997, (04) :8-16
[8]   浙江渔场鲐鱼Scomber japonicus蓝园鲹Decapterus maruadsi不同群体的组成及分布 [J].
宋海棠,丁天明 .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5, (01) :29-35
[10]   东黄海秋季浮游动物优势种聚集强度与鲐鲹渔场的关系 [J].
徐兆礼 ;
陈亚瞿 .
生态学杂志, 1989, (04) :13-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