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
被引:17
作者:
孙艳萍
[1
]
张晓萍
[2
]
刘建祥
[3
]
徐金鹏
[2
]
陈文凯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3] 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
来源: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水蚀风蚀交错带;
黄土高原;
D O I:
10.13866/j.azr.2013.06.018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GIMMS(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为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1982—2006年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时段(1982—1989年、1990—1999年、2000—2006年)的植被覆盖度,并运用转移矩阵模型,定量分析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覆盖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加趋势,时段间先增加后减少;从植被空间分布来看,中低植被覆盖度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低植被覆盖和中植被覆盖类型,高植被覆盖度类型所占比例最小。总体来说,从时段1(1982—1989年)到时段3(2000—2006年)研究区植被是良性发展的,虽然局部环境有一定恶化,但整体环境仍呈改善趋势。分析发现,低覆盖度植被类型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而中高覆盖度类型和高覆盖度类型重心向东移动,反映了黄土高原西南地区宁夏、甘肃中部受降雨减少和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近25 a植被受到了一定破坏,而中东部吴旗、志丹、安塞、延安等地及毛乌素沙地东胜附近近年来进行的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建设,产生了较好的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036 / 1043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