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凹陷古地温恢复与热演化史研究

被引:10
作者
王峻 [1 ]
刘家铎 [1 ]
田景春 [1 ]
侯志江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2]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伊宁凹陷; 包裹体; 古地温; 古地温梯度; 热演化史; 成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应用包裹体测温和Easy-Ro方法恢复了伊宁凹陷的古地温演化史,结果表明伊宁凹陷晚二叠世的地温梯度约为40℃/km,以后经过两次波动(分别对应于K1和E1两次构造运动)逐渐减小到现今的24℃/km。上二叠统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主要受古地温控制,主生油期在中晚三叠世。印支期及其以前形成的圈闭,是二叠系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引用
收藏
页码:576 / 58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有机包裹体技术在油气运移与聚集中的应用研究 [J].
侯建国 ;
任丽华 ;
董春梅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4) :409-413
[2]   矿物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其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J].
朱炎铭 ;
秦勇 ;
王猛 ;
闫宝珍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5, (02) :55-58+68
[3]   沉积盆地油气成藏期研究及成藏过程综合分析方法 [J].
赵孟军 ;
宋岩 ;
潘文庆 ;
韩剑发 ;
柳少波 ;
秦胜飞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6) :939-946
[4]   伊犁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含油气性特征 [J].
郝继鹏 ;
杨志勇 ;
史建宏 ;
陈国军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3, (01) :75-83
[5]   伊宁凹陷二叠系含油气系统评价 [J].
熊利平 ;
焦大庆 ;
刘铁桩 ;
马芳侠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3) :298-299
[6]   成藏年代学研究现状 [J].
赵靖舟 ;
李秀荣 .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03) :257-261+182
[7]   伊犁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J].
李光云 .
新疆地质, 2002, (01) :72-76
[8]   油藏成藏年代学分析 [J].
辛仁臣 ;
田春志 ;
窦同君 .
地学前缘, 2000, (03) :48-54
[9]   伊宁凹陷侏罗系勘探思考与展望 [J].
马维民 ;
熊利平 ;
尚雅珍 ;
徐俊杰 ;
高渐珍 .
新疆石油地质, 2000, (01) :18-22+85
[10]   新疆伊犁盆地的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 [J].
张国伟 ;
李三忠 ;
刘俊霞 ;
滕志宏 ;
金海龙 ;
李伟 ;
黄先雄 ;
吴亚红 .
地学前缘, 1999, (04) :20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