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白鹿塬黄土渗透性与含水条件

被引:19
作者
赵景波 [1 ,2 ]
邵天杰 [1 ]
牛俊杰 [1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白鹿塬黄土; 入渗速率; 含水层与隔水层; 地下水富集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131 [];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为查明黄土与古土壤入渗特征和地下水富集条件,对西安白鹿塬中更新世黄土与古土壤进行了10个层位30余个实验点的入渗实验、孔隙度、磁化率与CaCO3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黄土层含水空间发育好,入渗率较大,利于构成含水层;黄土层与古土壤层入渗率与含水空间的差别主要是当时气候与成壤作用不同决定的。CaCO3结核具有致密的结构,常常是非常好的隔水层。将任家坡剖面渗水实验数据用三种入渗公式分别进行拟合得出,经常采用的三个经验公式中考斯加可夫能普遍适用于描述50万年来发育的黄土和古土壤层的入渗规律,计算结果为水文和农业部门应用黄土入渗经验公式提供了重要参考值。本文的研究拓宽了第四纪气候变化理论应用的新领域,表明更新世气候变化在黄土地层土壤水和地下水资源富集条件、富集规律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188 / 119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黄土原灌区三水转化机理及调控研究[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佩成等著, 1999
[12]  
黄土与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刘东生等 著, 1985
[13]   黄土高原黄土粒度组成的古气候意义 [J].
鹿化煜 ;
安芷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3) :278-283
[14]   黄土地下水的补给与赋存形式探讨 [J].
薛根良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5, (01) :38-39+56
[15]   黄土的孔隙与湿陷性研究 [J].
赵景波,陈云 .
工程地质学报, 1994, (02) :76-83
[16]  
最近130ka中国的古季风——Ⅰ.古季风记录[J]. 安芷生,吴锡浩,汪品先,王苏民,董光荣,孙湘君,张德二,卢演俦,郑绍华,赵松龄.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10)
[17]   中国黄土的孔隙类型与湿陷性 [J].
雷祥义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 (12) :1309-1318
[18]   洛川塬黄土潜水的补给机制及黄土含水特征 [J].
阎太白 ;
王德潜 .
地质论评, 1983, (05) :418-427
[19]   洛川黄土潜水补给特征 [J].
王德潜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82, (05) :1-8
[20]   黄土塬区潜水运移规律的探讨 [J].
杨小雄 ;
林文亮 ;
俞尧龙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82, (0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