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金构造带西段阿尔金杂岩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7
作者
覃小锋 [1 ]
夏斌 [1 ]
陈暑荣 [2 ]
陆济璞 [2 ]
许华 [2 ]
周府生 [2 ]
胡贵昂 [2 ]
李乾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
关键词
变质基性火山岩; 阿尔金杂岩; 地球化学; 阿尔金构造带西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5.3 [化学方法]; P588.36 [混合岩化作用及岩石];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阿尔金杂岩变质基性火山岩主要分布于阿尔金构造带西段的中阿尔金地块中,主要由斜长角闪岩类、(含)石榴黑云斜长辉石角闪岩、榴闪岩、石榴斜长辉石岩类等岩石组成.通过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阿尔金地块北部和中南部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地块北部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具大洋(洋脊)和大陆岛弧两种,其实质上为构造蛇绿混杂岩带(英格里克构造蛇绿混杂岩带)的组成部分,而地块中南部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大陆岛弧环境.由此表明,在中元古代以前中阿尔金地块可能是一个古岛弧,在古岛弧的北侧还存在有一个古大洋盆地(或古弧后盆地).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5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阿尔金碰撞造山带西段的构造特征 [J].
覃小锋 ;
李江 ;
陆济璞 ;
许华 ;
胡贵昂 ;
周府生 ;
李乾 .
地质通报, 2006, (Z1) :104-112
[2]   “阿尔金群”的解体与阿尔金杂岩特征 [J].
王永和 ;
校培喜 ;
潘长利 ;
孙南一 ;
张社娃 ;
李建星 .
西北地质, 2002, (04) :21-29
[3]   “阿尔金山岩群”的组成及其构造意义 [J].
于海峰 ;
陆松年 ;
刘永顺 ;
修群业 ;
李铨 .
地质通报, 2002, (12) :834-840
[4]   阿尔金西段榴辉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J].
张建新 ;
许志琴 ;
杨经绥 ;
张泽明 ;
崔军文 .
地质学报, 2001, (02) :186-197
[5]   中国西部新元古代榴辉岩-花岗岩带和深层次韧性剪切带特征及其大陆再造意义 [J].
于海峰 ;
陆松年 ;
梅华林 ;
赵风清 ;
李怀坤 ;
李惠民 .
岩石学报, 1999, (04) :532-538
[6]   阿尔金断裂两侧构造单元的对比及岩石圈剪切机制 [J].
许志琴 ;
杨经绥 ;
张建新 ;
姜枚 ;
李海兵 ;
崔军文 .
地质学报, 1999, (03) :193-205
[7]   阿尔金西段孔兹岩系的发现及岩石学、同位素代学初步研究 [J].
张建新 ;
张泽明 ;
许志琴 ;
崔军文 ;
杨经绥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4) :298-305
[8]   阿尔金高压变质岩带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刘良 ;
车自成 ;
王焰 ;
罗金海 ;
陈丹玲 .
岩石学报, 1999, (01) :58-65
[9]   阿尔金断裂研究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思路 [J].
葛肖虹 ;
张梅生 ;
刘永江 ;
叶慧文 ;
石采东 .
现代地质, 1998, (03) :2-5+7-8
[10]   阿尔金山西段榴辉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J].
刘良 ;
车自成 ;
罗金海 ;
王焰 ;
高章鉴 .
科学通报, 1996, (16) :1485-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