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典型排放源PM2.5成分谱研究

被引:44
作者
马召辉 [1 ]
梁云平 [1 ]
张健 [1 ]
张大伟 [1 ]
石爱军 [1 ]
胡京南 [2 ]
林安国 [1 ]
冯亚君 [1 ]
胡月琪 [1 ]
刘保献 [1 ]
机构
[1] 大气颗粒物监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PM2.5; 排放源; 成分谱; 组分特征;
D O I
10.13671/j.hjkxxb.2015.0584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为了建立和完善北京市PM2.5本地化源谱,对北京市11类排放源PM2.5进行采集,并测定其26种组分,分析了不同排放源源谱的组分特征.结果表明,在有组织排放源中,燃煤电厂PM2.5中OC和Si含量很高,占PM2.5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56%和6.19%(平均值),而供热/工业锅炉排放PM2.5中则是SO42-(占48.38%)和OC(11.0%)比例最高,水泥窑炉PM2.5中OC(7.12%)、Ca(4.81)和Si(4.41%)占有较大比例;垃圾焚烧排放的PM2.5中Si、Ca、K和SO42-均较高,分别占8.15%、9.36%、7.17%和6.79%,且Cl-含量(2.5%)高于其他所有源,生物质燃烧源PM2.5中OC(21.7%)、Si(6.75%)、Ca(6.15%)较为丰富,餐饮源PM2.5中OC(19.44%)、SO42-(5.76%)和K(3.11%)含量均较高;无组织开放源中,道路扬尘和土壤风沙PM2.5化学组分含量变化较为一致,均是Si(分别为16.8%和9.3%)和OC(分别为8.89%和6.61%)最高,建筑水泥尘PM2.5中Ca(17.46%)含量高于其他源;流动排放源PM2.5中OC、EC比例最高,其中,重型柴油车的OC(29.79%)与EC(26.5%)排放比例相当,而轻型汽油车OC排放占有绝对优势(占75%).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部分排放源PM2.5成分谱的差异,指出不同区域相同源类排放的PM2.5化学组分差异较大,在应用受体模型中的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判断受体颗粒物来源时,应基于本地的排放源成分谱,以避免较大的误差.
引用
收藏
页码:4043 / 405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21]   北京市冬季大气细粒子数浓度的粒径分布特征 [J].
段菁春 ;
李兴华 ;
郝吉明 .
中国环境监测, 2008, (02) :54-59
[22]   北京市主要PM10排放源成分谱分析 [J].
华蕾 ;
郭婧 ;
徐子优 ;
胡月琪 ;
黄延 ;
邹本东 .
中国环境监测, 2006, (06) :64-71
[23]   固定源稀释通道的设计和外场测试研究 [J].
周楠 ;
曾立民 ;
于雪娜 ;
付琳琳 ;
邵敏 .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5) :764-772
[24]   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研究 [J].
朱先磊 ;
张远航 ;
曾立民 ;
王玮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