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124种天然植物粘液繁殖体的甄别

被引:20
作者
刘志民
闫巧玲
骆永明
王红梅
蒋德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粘液繁殖体; 蒿属植物; 种子重量; 水浸; 浇水; 粘沙; 沙生适应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5 [植物繁殖];
学科分类号
090102 ;
摘要
用粘沙法对科尔沁沙地西部124种天然植物进行了粘液繁殖体甄别。结果表明:(1)在124种植物中,有13种植物包括冷蒿(Artemisiafrigida)、万年蒿(A.gmelinii)、差不嘎蒿(A.halodendron)、野艾蒿(A.lavan-dulaefolia)、大籽蒿(A.sieversiana)、黄蒿(A.scoparia)、乌丹蒿(A.wudanica)、画眉(Eragrostispilosa)、小画眉(E.poaeoides)、百里香(Thymusmongolicus)、平车前(Plantagodepressa)、盐生车前(Plantagomaritima)、野亚麻(Linumstelleroides)的种子分泌粘液,占所有被测植物的10.5%;(2)综合浇水2mm和水浸20min两种处理结果发现,盐生车前、平车前、乌丹蒿、冷蒿、百里香粘液(粘沙)繁殖体比例很高,万年蒿、黄蒿、野艾蒿粘液繁殖体比例相对低;(3)综合浇水2mm和水浸20min处理结果发现,分泌粘液粘沙后重量变化较大的植物包括画眉、小画眉、盐生车前、乌丹蒿、万年蒿;(4)将水浸20min与浇水20mm处理的结果进行平均,得到的粘沙种子总粘沙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黄蒿<野艾蒿<万年蒿<小画眉<画眉<冷蒿<差不嘎蒿<大籽蒿<百里香<野亚麻<平车前<乌丹蒿<盐生车前;(5)全部13种有粘液繁殖体植物的种子均小,单粒重小于1mg;(6)无论对水浸20min,还是浇水20mm处理,粘沙种子粘沙量与未粘沙种子重量正相关,即种子越大,粘沙量越大;(7)蒿属植物占具有粘液繁殖体植物的比例较大,供试的7种植物均有种子分泌粘液,但在粘沙种子重量增加量、粘沙种子对未粘沙种子的重量倍数、粘沙种子百分数等方面表现物种间差异;(8)蒿属植物分泌粘液是其适应流沙的属性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716 / 7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1] 内蒙古植被[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 编,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