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然气高效成藏的内涵及意义

被引:4
作者
赵文智
王红军
王兆云
汪泽成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 高效; 成藏; 理论; 气源灶; 接力成气; 源储剩余压力差; 三要素耦合控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高效气源灶(包括分散可溶有机质裂解型高效气源灶和古油藏裂解型高效气源灶)、高效的成藏过程和优质要素有效组合是天然气高效成藏的核心内容。主要阐述了高效气源灶概念与评价方法、高—过成熟阶段有机质接力成气机理、高效成藏过程的(半)定量评价指标以及三大要素耦合控藏等认识。并依据这三个有效性,评价了我国的高效天然气资源。这些进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对拓展天然气勘探领域,指导高效气藏的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4+191 +19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主控因素与油气分布 [J].
张光亚 ;
王红军 ;
李洪辉 .
科学通报, 2002, (S1) :24-29
[12]   天然气地学研究促进了中国天然气储量的大幅度增长 [J].
戴金星 ;
夏新宇 ;
洪峰 .
新疆石油地质, 2002, (05) :357-365+350
[13]   塔里木盆地成藏系统分析 [J].
赵靖舟 ;
罗继红 ;
时保宏 ;
庞雯 .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4) :311-316+321
[14]   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进展与勘探战略 [J].
王庭斌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1) :1-7
[15]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研究与勘探潜力分析 [J].
冉隆辉 ;
陈更生 ;
张健 ;
杨雨 .
中国石油勘探, 2002, (01) :46-55+6
[16]   川东渡口河气田飞仙关组气藏地质特征与勘探前景 [J].
杨天泉 ;
黄先平 ;
周肖 .
天然气工业, 1999, (06) :11-13+10
[17]   中国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J].
戴金星 ;
宋岩 ;
张厚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6) :481-487
[18]   天然气运聚动平衡理论及研究 [J].
郝石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3, (Z1) :95-108
[19]   近四十年来世界天然气工业发展的若干特征 [J].
戴金星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1, (06) :24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