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耦合协调关系测度

被引:11
作者
张冉 [1 ]
丁镭 [2 ]
董鸿安 [2 ]
陈宏峰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2]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商学院
关键词
旅游产业; 生态文明城市; 耦合协调度; 宁波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83305 ; 1204 ;
摘要
基于生态文明城市、旅游产业的内涵及其作用机理,构建宁波市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均方差决策法和综合评价法测度其综合得分,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协调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15年宁波市两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度C徘徊在0.415 5~0.5之间,一直处于拮抗阶段;(2)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D从2006年的0.315 2上升到2015年的0.661 6,呈现出由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到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不断优化的趋势;(3)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表现为两阶段,即2006—2010年属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型和2011—2015年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滞后型。据此建议构建绿色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城市管理水平,建设美丽宁波,着力打造天蓝山青水美的旅游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度的地区间差异 [J].
容贤标 ;
胡振华 ;
熊曦 .
经济地理, 2016, 36 (08) :189-194
[2]   山东省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分析 [J].
李悦铮 ;
徐凯 ;
王凯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 35 (04) :99-103+109
[3]   耦合协调模型在“美丽中国”建设评价中的运用 [J].
谢炳庚 ;
陈永林 ;
李晓青 .
经济地理, 2016, 36 (07) :38-44
[4]   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分析 [J].
张引 ;
杨庆媛 ;
闵婕 .
地理学报, 2016, 71 (05) :817-828
[5]   环鄱阳湖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定量比较及演化分析 [J].
胡振鹏 ;
黄晓杏 ;
傅春 ;
余达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 (12) :2012-2020
[6]   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态势测度与评价 [J].
侯兵 ;
周晓倩 .
经济地理, 2015, 35 (11) :211-217
[7]   利用各方向均方差相关系数进行位场边界检测(英文) [J].
徐梦龙 ;
杨长保 ;
吴燕冈 ;
陈竞一 ;
郇恒飞 .
AppliedGeophysics, 2015, 12 (01) :23-34+120
[9]   云南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空间耦合态势研究 [J].
王峰 ;
刘安乐 ;
张斌丰 ;
明庆忠 .
世界地理研究, 2014, 23 (02) :166-175
[10]   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水平测度 [J].
秦伟山 ;
张义丰 ;
袁境 .
资源科学, 2013, 35 (08) :1677-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