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四纪活动断裂分区与地震活动性

被引:15
作者
强祖基
张立人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关键词
第四纪活动断裂; 断裂带; 断层带; 构造带; 滑动速率; 断块区; 贝尼奥夫带; 地震带; 地震活动性; 消减带; 走滑断裂; 走滑断层; 地震地质; 岩石圈板块;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探讨中国第四纪活动断裂的分区,对认识第四纪以来我国的构造运动,特别是深断裂的活动及现代地震活动性均有一定意义。本文试图依据我国主要的第四纪活动断裂平均滑动速率V(厘米/年),分析我国各区域的动力学背景和地震活动性。1968年布龙(Brune J.N.)由地震活动性计算得出大断裂带的平均滑动速率和依据古地磁、大地测量得出的板块运动速率相当。这一结果表明大断裂带的平均滑动速率与岩石圈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三者是密切相关的。其后国内外一些学者运用布龙所提出的方法计算了亚欧大陆上活动断裂的平均滑动速率。这些研究成果均显示了活动断裂的平均滑动速率的运动
引用
收藏
页码:358 / 36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亚、东亚大陆地震活动特征[J]. 时振梁,环文林,卢寿德,鄢家全.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2(09)
[2]   活动走滑断裂带的断错水系与地震 [J].
丁国瑜 .
地震, 1982, (01) :3-8
[3]   华北与日本内陆活断层和地震活动特征 [J].
强祖基 ;
张立人 .
地震, 1981, (06) :19-22
[4]   滹沱河太行山山峡段河流阶地和第四纪构造运动 [J].
程绍平 ;
冉勇康 .
地震地质, 1981, (01) :29-39+83
[5]   在重力作用下的我国西南地区地壳物质流 [J].
周玖 ;
黄修武 .
地震地质, 1980, (04) :1-10
[6]   对1931年新疆富蕴地震断裂带及构造运动特征的初步认识 [J].
杨章 ;
戈澍谟 .
地震地质, 1980, (03) :31-37+82
[7]   鲜水河断裂带地震趋势的地质估计 [J].
钱洪 .
地震研究, 1980, (04) :165-171
[8]   关于通海地震发震地点的商榷 [J].
韩慕康 .
地震地质, 1980, (02) :30-30
[9]   青藏高原震源分布与板块运动 [J].
环文林 ;
汪素云 ;
时振梁 ;
鄢家全 .
地球物理学报, 1980, (03) :269-280
[10]   托索湖—玛曲活动断裂带 [J].
崔中元 ;
杨斌 .
西北地震学报, 1979, (02) :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