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典型矿区岩石包体研究及其岩浆—成矿作用过程探讨

被引:42
作者
杜杨松
李学军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岩石包体,岩浆—成矿作用,安徽;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1997.02.005
中图分类号
P611 [矿床成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铜陵地区岩浆岩中产有两类岩石包体。一类为属于高角闪岩相的变质岩(残余)包体;另一类为属于二长岩—闪长岩类的岩浆岩包体。对这两类岩石包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并计算了各类岩石包体的形成条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岩石包体与寄主岩浆岩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岩浆岩和有关矿床的物质来源和成岩成矿作用机制,提出了深部古老变质基底部分熔融—岩浆积聚、分异,并在不同层位就位,形成深位和浅位岩浆房—不同成分的岩浆混合—气液隐爆迁移沉淀这样一种与同熔型岩浆岩有关的新的层控矽卡岩矿床成矿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5+50-5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