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黏弹塑性流变特性及非线性蠕变模型

被引:30
作者
张耀平 [1 ,2 ]
曹平 [1 ]
赵延林 [1 ]
机构
[1]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2]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流变试验; 非线性蠕变; 损伤; 硬化; 软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D315 [岩石力学性质试验];
学科分类号
0819 ;
摘要
采用分级增量循环加卸载方式,对金川有色金属公司Ⅲ矿区软弱矿岩进行流变试验,探讨了软弱矿岩的黏弹塑性变形特性.建立了软岩的非线性蠕变模型.结果表明:分级增量循环加卸载下软岩有明显的瞬时应变硬化趋势,软弱矿岩JC1099试件的黏弹性应变分量与黏塑性应变分量之比为3.15~6.58,随应力水平的增加蠕应变中黏塑性应变占的份量总体上有增加走势;在低应力水平下,蠕变变形趋于稳定状态,在高应力水平下,软岩蠕变往往表现出加速蠕变特性.建立的非线性蠕变模型可以用统一的蠕变方程来描述软岩蠕变的3阶段,将该模型应用于金川III矿区矿岩蠕变试验,蠕变试验曲线与理论曲线较为吻合.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岩石弹黏塑性流变试验和非线性流变模型研究 [J].
赵延林 ;
曹平 ;
文有道 ;
汪亦显 ;
柴红保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3) :477-486
[2]   高应力软岩巷道耦合支护研究 [J].
柏建彪 ;
王襄禹 ;
姚喆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7, (04) :421-425
[3]   岩石流变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研究的若干进展 [J].
孙钧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06) :1081-1106
[4]   岩石非线性黏弹塑性流变模型(河海模型)及其应用 [J].
徐卫亚 ;
杨圣奇 ;
褚卫江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03) :433-447
[5]   软岩巷道围岩非线性流变数学力学模型 [J].
万志军 ;
周楚良 ;
罗兵全 ;
马文顶 ;
窦林名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4, (04) :106-110
[6]   软岩流变的一种新力学模型 [J].
陈沅江 ;
潘长良 ;
曹平 ;
王文星 .
岩土力学, 2003, (02) :209-214
[7]   考虑加载历史影响的蠕变律 [J].
金尧 ;
孙训方 ;
孙亚芳 ;
邓勇 ;
刘洪杰 ;
屠勇 .
机械强度, 2001, (02) :206-208+234
[8]  
诱导条件下节理岩体流变断裂理论与应用研究[D]. 袁海平.中南大学 2006
[9]   Creep damage modelling for quasi-brittle materials [J].
Challamel, N ;
Lanos, C ;
Casandjian, C .
EUROPEAN JOURNAL OF MECHANICS A-SOLIDS, 2005, 24 (04) :593-613
[10]  
Elastoplasticdamage modelling of argillite in partially saturatedcondition and application. JIA Y,SONG XC,DUVEAU G,et al.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