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山井田煤层气赋存特征

被引:18
作者
张小东 [1 ]
卢耀东 [2 ]
王利丽 [1 ]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队
关键词
古汉山井田; 含气性; 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
D O I
10.16186/j.cnki.1673-9787.2007.01.006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焦作煤田古汉山井田为研究区,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探讨了煤层埋深、顶底板岩性、煤层埋深以及地质构造等因素对煤层含气性的控制;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了埋深、有效埋藏深度以及煤厚与煤层含气量的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煤厚、断裂构造以及埋深是影响古汉山井田煤层气赋存特征的主要因素,并表现为:①随着煤厚的增加,含气量线形增大.②随着埋深和有效埋藏深度的增加,含气量先是急剧增大,到了一定阶段后,增大趋势变慢,之间具有对数正相关关系.③在断层尖灭端,含气量大,断裂带内含气量小;正断层的下降盘的含气量大于上升盘,同一正断层的上升盘附近,距离断层面越远,含气量越大.煤层的顶板岩性对含气量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引起井田内煤层含气量变化的主控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河南焦作矿区二1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 [J].
贠三强 ;
田张丽 .
中国煤田地质, 2005, (06) :17-20
[2]   煤层气赋存状态及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研究 [J].
徐龙君 ;
鲜学福 .
中国煤层气, 2005, (03) :19-22+15
[3]   煤层气的富集成藏类型初探 [J].
刘洪林 ;
赵国良 ;
门相勇 ;
王红岩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5, (02) :165-168
[4]   煤储层吸附特征研究现状及展望 [J].
张晓东 ;
秦勇 ;
桑树勋 .
中国煤田地质, 2005, (01) :19-24+32
[5]   华北地区煤层含气性影响因素探讨 [J].
王凤国 ;
李兰杰 ;
徐德红 .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88-90
[6]   焦作煤田山西组煤层气资源及其开发浅议 [J].
阎纯忠 .
中国煤田地质, 2003, (01) :28-29+73
[7]   焦作矿区山西组二1煤层含气量的控制因素探讨 [J].
宋志敏 ;
孟召平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2, (02) :72-74
[8]   豫西石炭-二叠系煤层气资源前景研究 [J].
苏复义 ;
宁正伟 ;
郭友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2) :23-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