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管、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

被引:62
作者
温信祥 [1 ]
苏乃芳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
[2]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
关键词
资产管理业务; 影子银行; 金融摩擦; 货币政策传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832.3 [金融组织、银行];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1201 ;
摘要
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逐渐进入"大资管时代"。大资管的发展使中国式影子银行的特点逐步显现。本文对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的金融摩擦进行了深入刻画,并建立含有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二元金融结构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影子银行形成的非正规金融市场使我国金融双轨制日趋显著。由于目前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仍不规范,影子银行的金融摩擦高于传统银行。影子银行形成的非正规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未来需进一步规范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完善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有一种理论认为,利率双轨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一个重要环节,依据本文结论,双轨制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利率调控体系,下一步应加快利率双轨并轨,融合二元金融结构,进而加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54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货币调控方式转型 [J].
徐忠 .
金融研究, 2018, (04) :1-19
[2]   相机抉择、简单规则与完全承诺最优货币规则——新常态下的中国货币政策决策方式选择 [J].
苏乃芳 ;
李宏瑾 .
国际金融研究, 2018, (02) :30-42
[3]   金融创新、金融脱媒与信用货币创造 [J].
李宏瑾 ;
苏乃芳 .
财经问题研究, 2017, (10) :40-50
[4]   影子银行、货币窖藏与货币政策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DSGE模型的分析 [J].
马亚明 ;
徐洋 .
国际金融研究, 2017, (08) :54-64
[5]   从“通道”到“同业”——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演进历程、潜在风险与发展方向 [J].
王喆 ;
张明 ;
刘士达 .
国际经济评论, 2017, (04) :128-148+8
[6]   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实践经验与货币政策理论的国际前沿 [J].
徐忠 .
金融研究, 2017, (01) :1-21
[7]   金融双轨制与利率市场化 [J].
纪洋 ;
谭语嫣 ;
黄益平 .
经济研究, 2016, 51 (06) :45-57
[8]   中国式影子银行下的金融系统脆弱性 [J].
林琳 ;
曹勇 ;
肖寒 .
经济学(季刊), 2016, 15 (03) :1113-1136
[9]   “影子银行”对中国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 [J].
胡志鹏 .
世界经济, 2016, 39 (01) :152-170
[10]   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基于GARCH-时变Copula-CoVaR模型的分析 [J].
李丛文 ;
闫世军 .
国际金融研究, 2015, (10) :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