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地球物理反演的发展趋向

被引:39
作者
杨文采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地球物理; 反演; 非线性; 联合反演; 地球精细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 [地球物理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已走向成熟 ,这些方法包括地震走时反演与波场反演、层析成像反演、线性化迭代反演、仿真淬火法反演、遗传算法及联合反演方法等。地震反演的目标不仅仅是波速模型 ,而且是地球内部的精细组构和动力学过程 ,并向密度、各向异性及粘度等更多参数成像发展。波动方程线性化迭代反演基于开放物理系统状态发生相变的原理 ,要进一步改善模型参数化的技术和迭代过程的自组织 ;仿真淬火法与遗传算法基于自然过程的指数率或生物演化的优生率 ,可以相互结合以提高解估计的分辨率与置信度 ;联合反演要结合岩石物理性质的统计规律 ,才能取得兼容地质与综合方法的应用效果。地球动力学中的反问题不仅涉及偏微分方程系数项的求解 ,而且涉及初始条件或初始边界的求解 ,对地球动力学作用过程研究特别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389 / 39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应用地球物理数据处理与分析 [J].
杨文采 .
地学前缘, 1998, (02) :62-67
[2]   地震波场反演的BG-逆散射方法 [J].
杨文采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3) :358-366
[3]   用于储层追踪的地震波阻抗混沌反演 [J].
陈志德 ;
杨文采 ;
吴永刚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5, (01) :1-10+146
[4]   非线性地震道的混沌反演——Ⅱ.关于Lyapunov指数和吸引子 [J].
杨文采 .
地球物理学报, 1993, (03) :376-387
[5]   地震道的非线性混沌反演——Ⅰ.理论和数值试验 [J].
杨文采 .
地球物理学报, 1993, (02) :222-232
[6]  
后板块地球内部物理学导论[M]. 地质出版社 , 杨文采编著, 1999
[7]  
地球物理反演的理论与方法[M]. 地质出版社 , 杨文采著, 1997
[8]  
Velocity and Density Heterogeneities of the Tien-Shan Lithosphere[J] . T. M. Sabitova,O. M. Lesik,A. A. Adamova.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 1998 (2)
[9]  
New Perspectives on Mantle Dynamics from High-resolution Seismic Tomographic Model P1200[J] . O. ?adek,D. A. Yuen,H. ?í?ková,M. Kido,H. Zhou,D. Brunet,P. Machetel.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 1998 (2)
[10]  
InverseProblemTheory,MethodsofDataFittingandModelParameterEstimation[M] .2 TARANFOLAA. El sevierPublishingCo .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