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008年中国地区雪密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特征

被引:29
作者
戴礼云 [1 ,2 ]
车涛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积雪; 密度; 时空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3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99—2008年地面积雪观测资料,对全国范围内的雪密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和东北是我国主要的积雪区,从10月到翌年4月基本都有雪存在.全国雪密度每月的最高值从10月份开始到1月份一直南移,从1月份到4月份不断北移.最大密度发生在1月份江南地区的湖南和江西的交界处.江南地区积雪持续时间短,变化明显,属于瞬时性积雪.东北和新疆地区的雪密度也相对较高,积雪持续时间长,雪密度变化相对平稳,大部分属于季节性积雪.在东北和西北地区选取9个站点进行雪密度的变化研究,可以看出:从11月中旬到3月上旬是雪密度稳定期,10月到11月上旬和3月中旬到4月是雪密度非稳定期.对西北和东北的降水、气温、雪深和雪密度做相关分析,表明:雪深是西北和东北地区雪密度的主要贡献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861 / 8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40余年来中国地区季节性积雪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 [J].
王澄海 ;
王芝兰 ;
崔洋 .
冰川冻土, 2009, 31 (02) :301-310
[2]   祁连山区冰沟流域积雪分布特征及其属性观测分析 [J].
郝晓华 ;
王建 ;
车涛 ;
张璞 ;
梁继 ;
李弘毅 ;
李哲 ;
白云洁 ;
白艳芬 .
冰川冻土, 2009, (02) :284-292
[3]   新疆雪密度时空分布及其影响特征研究 [J].
黄慰军 ;
黄镇 ;
崔彩霞 ;
冯志敏 ;
李秦 ;
王蕾 .
冰川冻土, 2007, (01) :66-72
[4]   西沟水库流域融雪效应 [J].
李杰 ;
王晓辉 ;
蔡体久 ;
关兆红 ;
王晓明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2, (02) :69-72
[5]   中国西北地区季节性积雪的性质与结构 [J].
魏文寿 ;
秦大河 ;
刘明哲 .
干旱区地理, 2001, (04) :310-313
[6]   航天飞机极化雷达数据反演干雪密度 [J].
李震 ;
郭华东 ;
施建成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1, (07) :594-597
[7]   乌鲁木齐河源高山区季节积雪的分布及其密度变化 [J].
杨大庆 ;
王纯足 ;
张寅生 ;
张志忠 .
地理研究, 1992, (04) :86-96
[8]   乌鲁木齐河源雪密度观测研究 [J].
杨大庆 ;
张寅生 ;
张志忠 .
地理学报, 1992, (03) :260-266
[9]  
陆面过程的物理、生化机理和参数化模型.[M].孙菽芬编著;.气象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