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典型高大沙山粒度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12
作者
邵天杰 [1 ]
赵景波 [1 ,2 ]
李恩菊 [1 ]
董治宝 [1 ,3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高大沙山; 粒度组成; 巴丹吉林沙漠; 粒度参数; 迎风坡; 背风坡;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0.05.004
中图分类号
P931.3 [沙漠地貌学、干燥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巴丹吉林沙漠典型高大沙山(1605m)为研究对象,对沙山沉积物进行系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典型高大沙山(1605m)粒度组成中细砂含量最高,中砂次之;粗砂、极细砂和粗粉砂含量均较少,胶粒、粘粒、细粉砂未出现。迎风坡沉积物粒度比背风坡细。迎风坡砂粒大小均匀、分选好,迎风坡沉积物颗粒较背风坡总体要均匀。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沉积物由坡脚至顶部粒径总体变细,砂粒大小趋于均匀,分选变好,偏度和峰态由波动趋于稳定。大沙山迎风坡下部侵蚀作用为主,背风坡中上部以风力堆积为主,下部以重力堆积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790 / 79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1] 现代沉积环境概论[M]. 科学出版社 , 任明达, 1981
  • [12] The precipitation infiltration and runoff recharging experiment observation in the Taklimakan Desert
    Wang X.
    Gao Q.
    [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1999, 9 (3) : 284 - 288
  • [13] Loess in Kunlun Mountains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desert development and Tibetan Plateau uplift in west China[J]. 方小敏 ,李吉均 ,陈秀玲 ,安芷生 ,吕连清 ,蒋平安 ,杨胜利.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2(04)
  • [14]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的形成发育研究
    闫满存
    王光谦
    李保生
    董光荣
    [J]. 地理学报, 2001, (01) : 83 - 91
  • [15] 内蒙古西部戈壁及巴丹吉林沙漠考察. 于守忠,李博,蔡蔚祺,等. 治沙研究 .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