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分异机制

被引:28
作者
刘艳军
刘德刚
付占辉
于会胜
祝丽媛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空间开发; 经济发展; 环境演变; 耦合分异机制; 哈大巨型城市带;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8.05.003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通过构建空间开发、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概念,并应用变异系数、趋势面分析、回归分析等定量模型研究20002014年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分异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2000年以来哈大巨型城市带各城市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度均处在不同程度失调状态,且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但耦合度水平总体趋于上升。哈长次区域和辽中南次区域以及哈大巨型城市带整体的耦合度波动性均先升高后下降,总体趋势不断向好;(2)政府投入强度是2000年影响哈大巨型城市带各城市耦合度差异的重要作用因素,资本投入强度与科技投入规模是2007年、2014年2个阶段的主导影响因素,且城市发展能级差异与2007年各城市间的耦合度差异表现出一致性;(3)在政府投入强度、科技投入规模、资本投入强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哈长次区域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程度出现空间分异。辽中南次区域耦合度分异的影响因素由人力资本效率和行政等级逐渐演变为以资本投入强度主导。
引用
收藏
页码:662 / 67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哈大巨型城市带要素集聚程度与生态环境水平关系演变 [J].
刘艳军 ;
田俊峰 ;
付占辉 ;
刘德刚 .
地理科学, 2017, 37 (02) :172-180
[2]   东北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脱钩分析 [J].
刘贺贺 ;
杨青山 ;
张郁 .
地理科学, 2016, 36 (12) :1860-1869
[3]   转型期京津冀城市群空间扩展格局及其动力机制——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方法 [J].
王利伟 ;
冯长春 .
地理学报, 2016, 71 (12) :2155-2169
[4]   基于“三生空间”的城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以宁波市为例 [J].
吴艳娟 ;
杨艳昭 ;
杨玲 ;
张超 ;
游珍 .
资源科学, 2016, 38 (11) :2072-2081
[5]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研究的国际进展与总体评价(英文) [J].
方创琳 ;
刘海猛 ;
李广东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6, 26 (08) :1081-1116
[6]   人地关系视角下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以山东省为例 [J].
刘凯 ;
任建兰 ;
张理娟 ;
王泽楠 .
经济地理, 2016, 36 (09) :77-84
[7]   武陵山片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响应的计量分析——以湘西自治州为例 [J].
王家庭 ;
毛文峰 .
经济地理, 2016, 36 (06) :148-154+129
[8]   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分析 [J].
张引 ;
杨庆媛 ;
闵婕 .
地理学报, 2016, 71 (05) :817-828
[9]   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解析的理论框架及技术路径 [J].
方创琳 ;
周成虎 ;
顾朝林 ;
陈利顶 ;
李双成 .
地理学报, 2016, 71 (04) :531-550
[10]   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开发结构解析 [J].
樊杰 ;
王亚飞 ;
陈东 ;
周成虎 .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11) :1336-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