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塬竖井剖面黄土-古土壤碳同位素记录特征

被引:6
作者
张普
刘卫国
周卫健
武振坤
宋少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竖井剖面; 天然露头剖面; 黄土-古土壤; 有机碳; 碳酸盐; 碳同位素;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8.05.001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选取位于黄土高原中部西峰和洛川塬面中心地区,分别开挖一个竖井获得L2以来连续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的剖面,并对剖面样品的总有机碳、无机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土-古土壤的有机质碳同位素变化与前人对天然剖面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也注意到黄土-古土壤序列有机碳δ13Corg与无机碳酸盐δ13Ccarb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两者在统计学分析意义上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西峰塬和洛川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615和r=0.314,α<0.01,该结果与以往对黄土高原塬面边缘天然露头剖面获得有机碳与总碳酸盐碳同位素呈反相关趋势的结论不一致。对于这种现象的初步解释可能是:(1)来自后期的改造作用:由于黄土沟谷出露的天然剖面多发生在雨水冲刷黄土塬面所切割形成的沟谷两侧,这样天然剖面处于一个开放或半开放的环境,其表层至某一深度受外界水热环境和气体交换影响黄土中的无机碳酸盐;(2)同时黄土-古土壤竖井剖面也可能受土壤CO2分压的影响造成土壤次生碳酸盐的形成而导致同位素变化趋势的复杂性;(3)采样点区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深入研究不同地区塬面竖井剖面黄土-古土壤碳同位素组成并与相应地区的天然剖面碳同位素组成进行对比,将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黄土-古土壤碳同位素所记录的古植被和古气候变化历史。
引用
收藏
页码:423 / 4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Implications of quantum yield differences on the distributions of C 3 and C 4 grasses[J] . James R. Ehleringer.Oecologia . 1978 (3)
[12]   上新世红黏土的碳同位素记录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 [J].
姜文英 ;
彭淑贞 ;
郝青振 ;
刘东生 ;
彭淑贞 .
科学通报, 2001, (24) :2065-2068
[13]   干旱化对成土碳酸盐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J].
姜文英 ;
韩家楙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1, (05) :427-435
[14]   中国第四纪黄土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J].
顾兆炎 ;
韩家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2000, (01) :41-55
[15]   黄土碳酸盐中古气候变化的同位素记录 [J].
韩家懋 ;
姜文英 ;
刘东生 ;
吕厚远 ;
郭正堂 ;
吴乃琴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5) :399-404
[16]   黄土高原中部S古土壤次生碳酸盐稳定同位素组成与成因初探 [J].
陈骏 ;
王洪涛 ;
高燕 .
科学通报, 1996, (14) :1297-1300
[17]   黄土-古土壤序列碳酸盐同位素组成与古气候变化 [J].
顾兆炎 .
科学通报 , 1991, (10) :767-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