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近地层的臭氧污染预警

被引:7
作者
夏冬
莫伟强
机构
[1] 东莞市气象局
关键词
天气学; 臭氧浓度; 大气成分; 预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东莞市板岭国家基本站EC9810B O3分析仪、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及micaps常规气象资料,从天气学的角度对东莞市出现高浓度臭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日最大小时平均臭氧浓度超过国家1级标准和国家2级标准时,气温、风速和气压大致相同,相对湿度、降雨量、日照时数不同;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天气系统为地面冷高压脊、高空槽、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在特定天气系统影响下,当已测得臭氧浓度超过国家2级标准,且预测未来天气要素满足如下条件: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上、日平均风速在1~3 m/s、日平均相对湿度在50%~70%,天空状况为晴到多云,无降雨时,考虑发布臭氧污染预警。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3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杭州市区大气臭氧浓度变化及气象要素影响 [J].
洪盛茂 ;
焦荔 ;
何曦 ;
周春雨 .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05) :602-611
[2]   北京地面紫外辐射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研究 [J].
安俊琳 ;
王跃思 ;
李昕 ;
孙扬 ;
申双和 .
环境科学, 2008, (04) :1053-1058
[3]   2001年合肥上空大气臭氧的分布特征分析 [J].
胡顺星 ;
葛战旗 ;
阎顺生 ;
胡欢陵 .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07, (02) :110-113
[4]   影响北京夏季O3污染的O3前体物浓度及天气条件分析 [J].
刘玉彻 ;
徐敬 ;
王淑凤 ;
孟昭阳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06) :34-37
[5]   大城市气溶胶对光化辐射通量及臭氧的影响研究(Ⅱ)——数值试验分析 [J].
邓雪娇 ;
铁学熙 ;
吴兑 ;
毕雪岩 ;
谭浩波 ;
李菲 ;
蒋承霖 ;
夏冬 .
广东气象, 2006, (04) :5-11
[6]   济南市区近地面臭氧浓度变化特征 [J].
殷永泉 ;
单文坡 ;
纪霞 ;
由丽娜 ;
苏元成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10) :49-51+118
[7]   大城市气溶胶对光化辐射通量及臭氧的影响研究(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观测事实述评 [J].
邓雪娇 ;
吴兑 ;
铁学熙 ;
李菲 ;
谭浩波 ;
毕雪岩 .
广东气象, 2006, (03) :10-17
[8]   北京夏季O3垂直分布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研究 [J].
任丽红 ;
胡非 ;
王玮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2) :166-174
[9]   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生成过程分析 [J].
胡建林 ;
张远航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2) :13-18
[10]   临安秋季近地层臭氧的形成及其前体物特征 [J].
朱彬 ;
王韬 ;
倪东鸿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4, (02) :185-192